第九章筹谋
清晨,太阳刚刚从天边爬出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从居民家简易的鸡窝中漫步出来,仰着头扯开喉咙勾勾叫了起来。这一声鸡鸣好像是一个信号,上寨由极静转为极动。
山寨中响起了嘈杂的声音的时候,刘烑从破板床上一跃而起。习惯性的快速洗完脸,正准备刷牙的时候,却发现没有牙刷和牙膏。刘烑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还是来这个世界太短,根本没适应,等到自己的晒盐大计实施,起码可以用青盐擦拭一下。
收拾完自己,走出卧室,穿过堂屋,依旧来到那个他最熟悉的练武场,只见刘子惠学着刘烑昨天的样子,不过抓的对象由刘烑抓的大枪,改成了一把大刀,看样子这把大刀比昨天用的刀稍微轻一些。毕竟昨天那沉重的大刀不适合初学者练习,看来父亲还是很有习武经验的。
刘烑走到父亲身边,过去纠正了一下父亲头部的姿势,因为在形意中头为至高清虚之地,站庄时头要中正,顶要虚悬。中正者,不前俯后仰,不左右倾斜;虚悬者,意注百会,“悬命于天”。头部中正虚悬不仅是周身中正之关键,而且诱导气机上升以养脑营神,使神主宰全身活动之机能增强。《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篇》中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父亲,做好顶虚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喉头回收法:意念使下颏收向喉头,喉头向后到玉枕,再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
“另一种是会阴上提法:喉头回收,意念用鼻尖找下颏,下至会阴,从会阴上绕到玉枕,再至百会向上虚悬。”
刘子惠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按照刘烑的纠正重新站“大枪桩”。刘烑看看父亲,开始自己的练习,俗话说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民国时期的形意拳大师王芗斋的“拳学言谈集录”说,学习桩功,贵在持之以恒。精于体会,信心应增。决心坚定,方可功成。所以任何成就就是有一点一滴的汗水集合而成的,前世就证明了这点,所以刘烑也闻鸡起舞,争取早日到达明劲巅峰,最少也要有父亲的实力,才能实施自己计划,在自己没有实力的时候,寨子里的人也不会信服自己,不过可以现在就可以透漏石城岛的情况,毕竟可以有近两万亩可耕种的土地,还没有官人征税,相信这个会吸引这些无家可归的山贼家属们。
时间快到辰时,刘烑和刘子惠纷纷收功,按照惯例,二婶应该要送早餐来了,刘烑父子二人又在井边打了两桶水,清洗了一下刚才出的汗水,没等他们进屋,二婶就快步走来,与往常不同,他这次拿的并不是陶釜,而是一个笼屉加上食盒。
二婶摆上吃食,不出意外,大馒头出现在了早餐中,食盒里是一大盆汤,汤中很多不知名的干菜,干菜中间还飘着薄薄的几片腊肉。刘烑看着这些吃食,虽然看着还是没有前世的丰盛,但是这比昨天的晚餐已经强太多了。
刘子惠没注意刘烑的反应,拿起笼屉中的大馒头,试探性的一口要下去,刘子惠就这热汤,咽下馒头后,看着刘子惠说道:“不错,口味不错,虽然有些酸,但是整体来说确实比粟米强多了,烑儿,真不错。”
“哪是不错呀,根本就太好了,寨主,除了这次在崔家借的粮食粟米之外,咱们寨子里存量都是麦粒。以前那种麦粒饭拉嗓子,只要不是饿得受不了,鬼才吃那玩意儿,而且吃麦饭还难消化,总肚子疼。”没等刘烑答话,二婶就快嘴说到。在这个寨子虽然刘子惠是大当家,但是平时都是苦命人,再加上刘子惠没有架子,只要不是违反寨子里简单的几条纪律,刘子惠很少黑脸。所以二婶并不怕刘子惠,才敢这么说话。这要是在官宦人家,如果家奴这么说话,家主随时可以杖毙仆人。
“二婶说的不错,这种成为粉状的麦子我管它叫面,咱们咱们平时赶路,可以在面中加些盐,一起用陶釜抄熟,需要吃的时候用热水一泡,就可以吃到又便宜,口感又不错的口粮。但是这种口粮吃月余还行,长时间吃会营养不良的。”听着二婶的话刘烑也说道。
“哈哈,出门在外,有口热乎的就不错了,还要什么,他二婶,你去准备一下烑儿说的炒面,准备一些,我到时候试试。”刘子惠吩咐二婶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