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时光来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春天到了,万物生发,大地充满了一片生气。花草、树木都张开了怀抱。春天是孕育希望是季节,春天也是美好的开始。洋槐树花开了,笼罩着古朴的孙家村。
在黑夜之中,一个身影出现在了孙家村,然后这个身影走进了老六家里。老六看见儿子回来后,高兴地对着自己的媳妇喊到:“媳妇,娃回来了,赶紧给咱娃做饭去。”
老六媳妇看见儿子回家后,高兴地看着儿子,然后对着儿子说到:“儿子,你先等会,和你大偏偏闲传,妈一会就给你把饭弄好咧。”不等儿子说话,老六媳妇便跑出了。
狗蛋看着高兴的父母,然后对着老六说到:“大,我这次回家是来告诉你,我要出国上学去了。”
老六听到儿子的话后,“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高兴地对着儿子说到:“还是我娃本事大,大那个年代,外国人可把咱欺负咋了。这回我娃去外国,就好好学,学成了回来,咱也好好地欺负欺负他。”
狗蛋看着兴奋的父亲,淡然地说到:“大,咋能有沃么简单的事么。”
看着儿子没有丝毫的兴奋,老六继续说到:“娃呀,你也老大不小的年龄了。以前是社会不好,你不想结婚,大也就不勉强你。今天社会好了,有机会的话,引个媳妇回来吧。”
狗蛋愣了愣神,然后对着老六说到:“再说吧,再说吧。”
老六看着儿子,准备继续说话。这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老六媳妇进入了房间了。老六媳妇走到了儿子面前,将一碗面和几个剥好的蒜放到了儿子面前,然后高兴地对着儿子说到“狗蛋,妈给你煮的油泼面,赶紧趁热咥。”狗蛋对着自己的母亲笑了笑,然后端起油泼面,用筷子搅了搅面。面搅好后,狗蛋咬了一口蒜,又夹起一根面放在了嘴里,狗蛋的嘴里传来了“吧唧吧唧”的声音,最后狗蛋的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老六看着儿子吃的高兴,欣慰地点了点头。
深夜,老三看了看刘菊芳,敲了敲刘菊芳的头。刘菊芳睁开了眼睛,看了看老三。老三对着刘菊芳说到:“娃他妈,你现在身体恢复了,也能下地干活了。木豆和孙云不上学了,能为家里出一点力。可是孙阳上学花钱是个大数目。要不我不教书了,回家种地吧。”刘菊芳听完老三的话后大吃一惊,脸色变的严峻起来,刘菊芳对着老三说到:“掌柜的呀,你这辈子都爱娃上学,能教师天天看着娃娃,对你来说也挺好的。家里没有钱的话,咱就去麦刘也要吧,我妹子也不会拒绝咱的。”老三看了看刘菊芳,无奈的说到:“毕竟是两家人,咱咋好意思经常给人家借钱。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人家也有自己的日子。”刘菊芳看着老三说到:“那你自己决定吧。”老三“嗯”了一声回应刘菊芳,两人便睡觉了。老三告别了自己二十四年的工作教书育人,告别了自己喜爱的职业。选择成为一个农民,多包几亩地,多赚一点钱,来供孙阳和孙云上学。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菊芳的身体也恢复到了以前的壮实。老三辞掉了小学老师的工作,跟着一家人在家务农。孙云和木豆的辍学后,孙云陪伴母亲种地或者纺布,木豆还是和以前一样,在临潼区各个街道叫卖一些小食品。老孙家虽然有一个大学生,却也不在过的那么清苦。孙阳放假后,又是一天聚在一起的日子,刘菊芳准备给家里人做一顿洋槐花麦饭。
夏天到了,洋槐花盛开,早上,刘菊芳敲响了木豆,对着木豆说到:“你哥放假了,咱一家人聚一起不容易,你给咱掰一点洋槐槐去。”木豆看了看刘菊芳,笑着说到:“能行。”在答应我刘菊芳后,木豆便起床去了村头。到了村头后,木豆瞅着村头的洋槐树,看看那个树的洋槐花更加茂盛。木豆选择边上的洋槐花树,上到树上后,木豆用力掰断了一条树枝,扔到地上,然后下了树。下了树后,木豆便拖着洋槐树枝回家了。
木豆回到家后,对着正在厨房做饭的刘菊芳喊到:“妈呀,我把洋槐槐树咕给你掰回来了,我给你放外头了哈。”刘菊芳听到木豆的话,对着木豆喊到:“能行。”刘菊芳对着正在烧水的孙云说到:“孙云呀,你给咱把洋槐槐掰下来,洗干净。”孙云听到母亲的话,便拿了一个盆去了厨房外。孙云用手把洋槐槐一个一个的摘下来,然后放在盘子里面。摘完一个树枝的洋槐槐后,给盆里倒一点清水,用水清洗洋槐花干净,直到洋槐花没有杂物。洋槐花洗干净后,孙云把盛满洋槐花的盆子端进了厨房。孙云看了看刘菊芳,笑着对刘菊芳说到:“妈呀,我把洋槐槐洗好了,我哥每次回来你都做好吃的给我哥咥,你可真爱我哥。”刘菊芳看了看孙云,对着孙云说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咋能爱这个不爱那个么。你出去玩去吧,妈一个人做吧。”刘菊芳说完后,孙云便出去了厨房。
刘菊芳取了一点面粉,将放在面盆中,用温水将洋槐花搅拌至稀稠的糊状。然后将洗干净的洋槐花放入面糊子中,将葱蒜苗切成杂碎,也放入到洋槐花糊子中。做好这一切后,刘菊芳给锅底塞满了苞谷锌和麦秸杆,看着锅底的火烧起来了。刘菊芳揭开锅盖,给锅里放了一点水。然后放一个架子在水上面,在放一个白布,最后将洋槐花糊子放到了白布上面,最后盖上锅盖,然后刘菊芳便坐在了锅前,不停的给锅底扔入苞谷锌保持小火。蒸煮半小时,一股清新的味道传到了刘菊芳的鼻边。
刘菊芳揭开锅盖,将锅里的洋槐花麦饭盛入碗中。洋槐花麦饭主要口感是香甜清淡,滋润脾胃。做好洋槐花麦饭后,刘菊芳对着厨房外喊到:“孙云,木豆,端饭吃喽。”
听到母亲的呼唤后,孙云和木豆便跑到了厨房。刘菊芳看见了孙云和木豆后,对着二人说到:“你俩把饭端到屋里去。”刘菊芳说完后,二人就迫不及待的把一家人的饭端到了房间。一家子坐在一起,木豆看了看大家,然后端起碗,闻了闻碗里的洋槐花麦饭,焦急的说到:“你们不吃我可吃了哈,我的涎水早都流了一地了。“
时光飞逝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老三受到1967到1976年对于知识产权分子的迫害,心里萌生出对于文化工作的恐惧感。孙阳高考后,有一天晚上,老三把孙阳叫到自己的房间。孙阳到了房间后,老三看了看孙阳,对着孙阳说到:“孙阳呀,你现在考上大学了,你想报个啥专业呀。”孙阳想了想,对着老三说到:“大呀,我想报一个文科专业,当一个编辑或者记者。”老三听到孙阳说到想报文科后,气的火冒三丈,凶狠的对孙阳说到:“你这怂娃,文化工作者有什么好的,我不许你报文科。人常说学遍数理化,吃遍天下都不愁。你还是报一个理科专业吧。”老三说完后,孙阳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一旁的刘菊芳看见孙阳哭了,拉了拉孙阳的衣服,对着孙阳说到:“乖娃呀,听你大的话,你大不会害你。”孙阳用手擦了擦眼泪,对着老三和说到:“大呀,妈呀,我听你的就是了。”
在老三的强硬干预下,孙阳选择一个理科专业。之后,孙阳上了一所煤矿学校。时光匆匆,孙阳毕业后,被学校分配到一个技校去教书。可是孙阳却不愿意像自己的老父亲一样去教一辈子书,在技校当了一个月老师后,便给学校领导提出了辞职。
八十中期年代由于大学生稀缺,社会上面的各种职业都可以让他们去选择,于是学校又把孙阳分配到了韩城煤矿。到了韩城煤矿以后,孙阳被矿务局领导分配到了韩城山里的一个偏远矿区,孙阳写的一手的流畅的毛笔字,加上其博学的文采引得领导的器重与青睐。日常矿区的宣传还有运营方案皆出自孙阳之手,慢慢的孙阳也在这个陌生的韩城偏远煤矿区站稳了脚跟。只不过孙阳心中一直有一个死结,那就是父亲老三对于自己专业的横加干扰,要不是自己老父亲,自己现在可能会是一个文化工作从业者,其实孙阳喜欢的职业是记者。
为了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准,贯彻落实土地联产承包制,农村大批分地是在1983年后。孙家村在1989年落实政策分地,老孙家一家六口人分到了土地,孙氏、老三、刘菊芳、孙阳、孙云、木豆一共分到了八亩三分地。
木豆这个时候已经十七岁了,木豆也已经从青涩少年变成了粗壮的小伙子,而木豆也已经和自己的好朋友杨老三越走越远。孙云也已经二十岁出头了,还是跟着母亲种地。刘月这时候已经十五岁了,不过刘月却没有遗传老孙家的热爱学习传统,刘月在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跟随父母在家务农。
有一天晚上深夜,老三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老三看了看全家人,对着全家人说到;“自从孙阳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家一下子没有了家庭负担。我们家也开始攒钱了,我们一家人勤勤恳恳的种地务农,这一两年也攒了一点钱。咱家现在的土房子是我和你妈在五十年代盖的,到了八十年代末,咱农村已经流行开始盖沙子木房。我和你妈想把咱的土房拆了,然后给咱盖一点沙子木房。我说完了,木豆、孙云,你俩的看法是啥?”木豆看了看孙云,孙云也看了看木豆,然后木豆对着老三和刘菊芳说到:“大呀,妈呀,咱家的土房确实太烂了,是应该重新盖房。大呀,你和我妈的想法我和我姐同意。”
在木豆同意了父亲老三的盖房想法后,老三带着妻子刘菊芳儿子木豆女儿孙云便开始盖房之行。这次盖房,刘菊芳没有去给自己的娘家去借钱,一家人用攒的钱来盖房。老三在自家的自留地里面挖了两颗大杨树,用这两颗杨树做沙子木房的顶支撑。然后木豆请了几个土匠人,土匠人为沙子木房砌墙,木豆负责帮助匠人沙运子和砖头。老三让刘菊芳和孙云负责煮饭,经过一家子的努力,四个月以后,老孙家终于将自己的三间土房换成了三间沙子木房。三件崭新的沙子木房矗立在孙家的家里,土墙变成了砖墙,窄小的土木顶变成了宽大杨木吊顶。
在沙子木房盖好后,一家人便从土房里面搬到了沙子木房里面。一家人搬到沙子木房后,一天午后,木豆对着老三说到:“大呀,咱家现在有了沙子木房了,土房也没用了。土房在家里,我总感觉日眼炫地方的,要不我把土房给拆了吧。”老三看了看木豆,笑着说到;“木豆呀,你现在也成年了,你想拆就拆吧。”木豆在征得父亲老三的同意后,便借了一个大铁锤,然后用大铁锤砸自己家的土房。木豆花了五天时间,孙家的三间土房锤成了碎土块,最后木豆将土房的土块一铲一铲的铲到架子车上面,拉到村头的废地里。
自从孙阳毕业了,经过两年的奋斗,老孙家将家里的土房换成了沙子木房。在一个深夜,孙氏躺在炕上,孙氏想起了自己家从河南到陕西的迁移,想起了自己男人孙老头,自己的男人完成了整个家的迁徙后,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孙氏又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在孙老头离开这个世界后,选择离开这个家,一个人出去独立门户。孙氏又想起老三艰辛的求学之路,不禁落起来了泪。想起了刘菊芳嫁到孙家以后的不离不弃,把苦都吃的是够够的了。想起来老三与老四的分家,想起来了老四自从离开了这个家,便很少和这个家有来往。想起来了自己的孙女被送人的场景,自己心里舍不得,老三和刘菊芳也舍不得。孙氏想起了这些令人无奈的无奈的事情。孙氏又想起来了自己的孙子孙阳,她这辈子最骄傲的是自己的孙子是个大学生,她这一生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大学毕业。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后,孙氏的呼吸变得薄弱,然后孙氏将自己的眼睛闭上了。这一闭,孙氏再也没有醒来了。
第二天大清早,刘菊芳照例来到孙氏的房间打扫卫生。刘菊芳来到孙氏的房间后,看见孙氏还在床上躺着,便笑着对孙氏说到:“妈呀,平时这个点你早都起来了,咋今天到现在还不起来呀。”刘菊芳看见孙氏没有回应自己,便去摇了摇孙氏的身体。刘菊芳发现孙氏的身体没有动,然后摸了摸孙氏身体,发现孙氏的身体已经凉了。刘菊芳发现孙氏去世后,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大喊到:“老三,咱妈走了。木豆啊,孙云啊,赶紧来看看你婆最后一眼。”然后便传来了一阵“啊呜呜呜”的声音。老三听到刘菊芳的声音后,赶紧跑到了房间。到了房间后,老三看见自己的母亲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然后老三慢慢地,一小步一小步的接近自己的母亲。老三走到了孙氏旁边后,摸了摸自己母亲的脸,然后摸了摸手,然后大喊了一句“妈啊,我的妈啊,你咋突然就走了啊。”喊完后,老三便瘫倒了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盯着杨木顶。这时候,木豆和孙云进来了。孙云拉起了刘菊芳坐在凳子上面,木豆拉起老三坐在了凳子上面。木豆对着老三和刘菊芳说到;“大呀,妈呀,我婆走了,可是我和我哥还有孙云还在呀,以后我们家还会有更多的人的呀。大呀,妈呀,你们要保重身体啊。”
为孙家操守了接近六十年的孙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孙氏也已经七十六岁了。孙氏守护了老孙家三代人,见证了一个家族的成长,最后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孙氏去世后,老三为自己的母亲举办了葬礼,老三将孙氏的遗像放在家里的客厅桌子上面,然后在遗像前面摆了一点水果和点心。家里的亲朋好友来了孙家后,便去孙氏的灵堂前祭拜。木豆对着老三说:“大呀,我哥还在韩城哩,我把我哥叫回来吧。”老三想了想,对着木豆说到:“算了,你哥刚参加工作,也不容易。你哥工作都不稳定,还是不要让你哥回来了,省的你哥做难。”在一旁的刘菊芳看了看老三,对着老三说到:“这么做,不太合适吧,孙阳和她婆关系很亲啊。”老三想了想,对着木豆和刘菊芳说到:“家里的事情就不要让孙阳操心了,我说咋办就咋办。”老三说完后,刘菊芳看了看老三,没有在说话了。木豆看着老三说到:“大,你说咋弄就咋弄。”因为老三觉得孙阳刚刚参加工作,给领导请假不太好,娃的事业是第一位的,所以老三在自己的母亲去世时,便没有通知孙阳回家奔丧。这件事情,以后便成为了父子心中的一个隔阂。
孙阳在韩城上班后,孙阳上班途中总是路过一家早餐店。孙阳每天到了早餐店后,便对着站在包子笼旁边的姑娘说到:“姑娘,给我来两个包子和一杯豆浆。”姑娘看了看孙阳,然后从包子笼里面取出两个包子,放在塑料袋里。姑娘又从旁边的豆浆桶舀出一杯豆浆,最后把豆浆和包子递给了孙阳。孙阳接过包子和豆浆后,就要离开。姑娘看了看孙阳,笑着对孙阳说到:“你天天在我这里买包子豆浆,你咋一句话都不和我说。”姑娘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令孙阳大吃一惊。孙阳支支吾吾的对着姑娘说:“我我我…实在不知道说啥啊。”姑娘听完孙阳说完后,“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孙阳看见姑娘笑了,转身离开了包子铺。姑娘看见孙阳离开后,然后嗲嗲的对着孙阳的后背说:“你这人,咋这么不禁逗,哼哼哼。”姑娘说完后,继续看着孙阳的后背。看见孙阳一直没有转身,便着急的大声喊到:“顶多以后我不逗你就是了。”姑娘说完后,孙阳停下了。孙阳停下后,没有转身看姑娘,停了十秒钟后,孙阳没有转身,继续向前走去。
早餐店是一家东北人开的,早餐店的老板有一个女儿,长的轻佻,性格活波开朗,在邮局上班。孙阳是一个寡言的男人,两个人虽然每天早上有包子油条的交集,但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了。孙阳有一个女同事叫师桂花,师桂花和早餐店的老板老张相熟,师桂花自小看着这个东北小花女孩子长大,小花自小虽娇生惯养,却没有女孩子的矫情与野蛮,反倒多了几分可爱与活波。在父母的教育下,小花也很善良与单纯。师桂花知道孙阳自小家贫心里自卑,加上从小沉默与孤独,小花适合孙阳,有利于孙阳的性格的成熟。师桂花酒准备做一回红娘,将孙阳和小花撮合到一起。
下班后,师桂花把孙阳拉到了一旁,对着孙阳笑了笑,然后孙阳:“孙阳,感觉早餐店小花怎么样。”孙阳哪里想过恋爱结婚这种事情,就对着师桂花笑了笑,然后对着师桂花说到:“姨呀,娃倒是活波可爱,看着好着哩,就是不知道人家娃是个啥想法。”师桂花对着孙阳笑了笑,说到:“娃呀,只要你同意。其他的事情,交给姨来办。”孙阳笑了笑,然后又愁眉紧锁,对着师桂花说到:“能行就行,不行就算了。”师桂花拍了拍孙阳的肩膀,对着孙阳说到:“娃呀,你就放心吧。”
师桂花又去问小花父母,小花父母出奇的满意于孙阳。老张对师桂花说:“孙阳这娃读书多,看着秀气儒雅,而且又有农村人的朴实与自然。只要人家娃愿意娶我娃,我和我媳妇没有一点点意见。然后师桂花又看了看小花,师桂花看了小花后,小花的脸就红了,然后对着师桂花和自己的父母点点头。师桂花和老张夫妻互相满意的点点头。
在征得小花父母与小花的同意后,师桂花兴高采烈的跑去找孙阳,问孙阳:“人家小花父母和小花都愿意,你愿意不愿意娶人家小花。”孙阳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笑,然后又愁容满面,师桂花就问孙阳:“咋突然不高兴了。”孙阳无奈的对着师桂花说:“我家把我从大学供出来已经非常穷困,我没有钱结婚。”师桂花对着孙阳呵呵一笑,拉着孙阳的手说到:“人家啥都不要,你只要愿意就行。”
在自己的人生大事确定后,孙阳向煤矿局请假,准备回家告诉家里人自己结婚的事情。孙阳回到家,看见木豆后,对着木豆说到:“咱大,咱妈哩。”
木豆看了看孙阳,说到:“咱大,咱妈地里去了。”
孙阳看了看木豆,对着木豆说到:“地里去了就去吧,我先看看咱婆去。”
孙阳直接奔向自己的奶奶房间,孙阳看见孙氏的床铺不见了,然后问木豆:“木豆,咱婆哩。”
木豆看了看孙阳,然后对着孙阳说到:“咱婆都走了,你没看见客厅咱婆的灵堂吗。”
木豆说完后,孙阳走出了房间。孙阳在客厅看见了奶奶的灵位,对着木豆大喊到:“咱婆走了这么大的事情咋不给我说。”木
豆看着生气的孙阳,对着孙阳说到:“这事啊,还是咱大回家后,你问咱大吧。“木豆说完后,孙阳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责怪自己父亲竟然在奶奶去世都不通知自己,以至于没有在看自己的奶奶最后一眼。孙阳一个人在自己奶奶的灵位前面跪着。
过了一会,老三和刘菊芳从地里回家了。刘菊芳看见了正跪在灵堂前的孙阳,赶紧就走上说到孙阳跟前.对着孙阳说到:“娃呀,你咋这个时候回来了。”
孙阳没有回答刘菊芳,刘菊芳瞅了瞅孙阳,发现孙阳的脸色特别难看,又对着孙阳说到:“你婆捏前几天走了,你大捏害怕你请假你领导说你,就没有通知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