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家医院看好徐迁,所以徐迁就打算在这个医院干下去。当徐迁打听到这里免费教大家识字和学法语,他就马上报名了。每天他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学习知识和法语,虽然进步不是很快,但是也让他把渐渐忘记的学问又重新捡了回来。医院见徐迁这么好学,大家都喜欢教导这个年轻人。徐迁发觉医院的针头经常容易出问题,打听才知道因为国内打战国外的标准针头运不进来,国内的针头居高不下。为了节省成本,医院领导只好拔一下钝了的针头磨一磨再使用,就发生了不少意外。因为磨针头是一个技术活,所以不是专业人士是磨不好针头的。磨出来的针头不是不够锋利,就是会马上折断,甚至于发生医疗事故。徐迁刚好在鞋匠铺学过如何磨锥子,鞋匠铺需要纳鞋底,所以需要很多锋利的锥子。几乎每天都会有锥子钝了或者是断了,小气的老板娘不舍得买新的,就让新来的学徒磨锥子。这几乎是每一个鞋匠铺学徒做的最多的事情了,五哥暗中教授徐迁一些经验,所以徐迁马上学会了这个本事。
徐迁见医院的人为针头头痛,所以提出自己试一试。徐迁发行这个针头和鞋匠铺的锥子差不多,大小几乎和锥子一样,只不过针头内部是空心的,锥子是实心的。徐迁小心翼翼地磨了一个针头试试,果然因为针头是空心的,更加容易断裂或者是毁坏。徐迁一连报销了三个针头之后,终于掌握了技巧。经过徐迁磨好的针头几乎和新的差不多,不但可以再次使用,而且不用担心使用之时中途断裂。医院领导很高兴,专门成一个部门,让徐迁平时尽量多多磨针头,平时不让徐迁干其他的事情。
得知医院依然缺少护工,医院准备再次招收临时护工的时候,徐迁想到了在家的弟弟妹妹和小伙伴们。老家不但生活很苦,而且绝大多数的孩子因为家境都不可能读书认字。老家的伙伴们都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着给地主家种地或者是打短工为生。相比之下来这里打工或者是做护工的话,总比在老家种地舒服一点,而且能够赚到一些钱。再加上徐迁希望这些伙伴们和亲人可以有机会读书认字,至少将来不是“睁眼瞎”。医院不但需要护工,而且为了提高大家的素质,免费给大家读书认字的机会,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
因为徐迁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人,又因为徐迁为人老实,医院领导同意试用徐迁推荐的人。徐迁马上回了一次老家萧山,一来把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十五块大洋全部交给母亲保管,第二个目的就是召集大家去这家医院当护工。徐迁希望大家有一份好工作,更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去上|海开眼界学知识。医院不但包吃包住,而且可以免费学习读书认字,徐迁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徐迁不但是老家的名人,更是大家知根知底的老实人,所以他说的话大家都相信。
在徐迁的劝说下,在徐迁的保证下,一些老家的孩子最后跟徐迁来到了上|海。其中有徐迁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三个舅舅家的孩子,以及十几个同村的半大孩子。家里缺少劳动力,所以徐迁的大弟被留下了,这是徐迁最不开心的事情。徐迁的大妹妹,已经和邻村的一个小伙子定亲了,对方父母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儿媳妇去外地,所以大妹也没有去上|海。
大家在徐迁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一起在这家法国人的医院里面做工。他们虽然不能一时之间马上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加吃不惯外国人的面包。但是大上|海的繁华,医院的器械,让他们大开眼界。因为是医院包吃包住的,所以吃的住的地方都不是很好。大家吃的面包都是医院病人或者是医生、护士吃剩下的,房间也是杂物间或者是废弃的病房改装的。可是能够吃饱饭,能够住上上|海城里的房间,这对这群刚来上|海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同时听徐迁的话,尽量学习文化知识和法语。还好大家不但学习刻苦,而且都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大家马上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大家在这个医院度过了大半年的快乐时光,特别是徐迁的弟弟妹妹,他们终于又和哥哥徐迁在一起了。可惜快乐的时光过得总是那么快,一个不幸的消息彻底打击到了徐迁。医院领导告诉徐迁,医院经营不下去了,许多医生和护士也要回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这家医院是民营医院,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在华经商或者是居住的法国人才办起来的。如今这家医院因为长期收支不平衡,被法国政府勒令关闭。医院里面的病人不是运往国内,就是安排到其他就近医院。因为法国国内在打战,需要大量医生护士,法国政府紧急召回在外的医生护士。作为法国公民的他们,不得不遵守自己国家的命令。这家医院会被卖给别人,这里的物资法国政府不是转卖就会运回自己的国家。而徐迁这种临时工,因为没有和法国政府有任何关系,所以只能就近解散。医院领导只能遵从这个决定,私下给予每一个护工一些补偿。他希望徐迁做好带头作用,希望不要让这些护工闹事。
徐迁只好带着大家离开了这家医院,后来才知道这家医院被一个有钱人买了下来。这里成为了一个赌场,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快解放的时候,愤怒的群众把这个赌场烧了、砸了,还在赌场地下室发现了不少骸骨。谁会想到这个本来善名远扬的医院,会被这些人变成一个人间地狱。一个曾经在这家医院工作过的人,建议新成立政府,把这里改回一个医院。后来经过附近老百姓的支持,这里改回了医院,这个老人成为了这家医院的一个门卫。
徐迁不可能带着这么多人一起去打工,所以大家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自己去寻找门路。徐迁带着弟弟妹妹几个人,去工厂做过工,.ukanshm 也去过外国人的店铺当过服务员,也给一些工厂当过销售员,甚至于做过“倒夜香”的。可是都因为在上|海没有后台,经常被人欺负,徐迁再一次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悲哀。基层老百姓生活得很苦,但是并不抱团,也喜欢欺负或者是笑话不如自己的人。这种思想存在着,街坊邻居之间就不会和睦,就会被一些有心人利用。不顾徐迁在上|海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徐迁渐渐接受了一些新文化思想。
1915年新文化思想兴起,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让国内的一些年轻人知道了出路。*****、*****为首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是他们开办的一份进步思想报纸,马上被一些年轻人视为进步思想的传播方式。徐迁第一次看见《新青年》时,并不知道它是一份进步思想传播报纸。徐迁舍不得买新报纸,只好每天捡旧报纸了解时事新闻。徐迁不光知道看,而且会把里面有意义的信息讲给弟弟妹妹们听。徐迁捡到了一份破烂不堪的《新青年》,马上发觉这份报纸和其他的报纸不一样。上面的观点不但新颖而且十分锋利,直指当局政府的不足和无能,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上面还有一些宣传国外经验的文章,多次提到了俄国革|命和一种新思想。徐迁马上被这种文章吸引了,这种思想几乎让徐迁有一种似曾相识熟悉的感觉。从此徐迁迷上了《新青年》,好几实在找不到别人不要的旧报纸,徐迁忍着饥饿,用自己的饭钱花钱买《新青年》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