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安静地回到了明伦堂。
经过那些事后,夏华的意志力变得强大起来。李东阳对此很满意。夏华回想起先前自己跳崖自杀,现在一笑置之,但对夏家的恨意却越来越大。
青龙书院去参加郡试共有六人。付老向包括夏华等六人讲授了考试的内容,告诉了他们一些经验,让夏华一众受益匪浅。当知道郡试只考帖经和命题作诗两科后,夏华就放下心来。
接下来的两天,是自己准备时间。
新的一天如约而至,夏华先是练了两个时辰的字,他的字虽说突飞猛进,但还是没有令自己满意。书法的进步需要时间的浸泡,相传著名的书夫子张九日曾经三日染黑一池清水,足见勤奋对成功的重要性。张夫子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用完了多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才会有如此的成就。因此,夏华在坚持,他每天用两个时辰练字,雷打不动。
练字之后,已是晌午十分,夏华便向城南得筱钰书店走去。寒文大陆印刷技落后,手抄反而更加节省成本,也就产生了“抄手”这种职业。夏华每旬都会抽出半日个书店抄书,已经持续一年有余了。
恐怕在筱钰书店抄书的日子也不会太长,这个书店的生意本不景气,外加寒都书店分店半月前在南门内大街隆重开业,筱钰书店已是摇摇欲坠。
半柱香的时间,夏华走到书店门口,不出所料,书店依旧门可罗雀。掌柜的刘成功只是坐在柜台后叹息。两个书官儿也无所事事。看见夏华走进门,本能得起身招待买书的客人,但一看是熟悉的脸,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
刘掌柜赶忙招呼:“夏公子来了,早知您是东阳山长的学生,说什么也不能让您做抄书的活儿。”
夏华猜想:“刘掌柜应该知道了自己本不是穷书生。”
不等夏华说话,他又恭喜夏华去青龙郡参加科郡试,笑脸相迎,很是殷勤,和之前夏华来这抄书时的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夏华心道:“果然是生意人。
刘成功道:“夏公子,入世科举的文人,前途都会一片大好!
夏华淡淡一笑,错开话题,“近来书店生意如何?”
“不瞒公子,筱钰书店离关门不远矣!”刘成功口出‘唉’声。
夏华说道:“我来帮助筱钰书店脱困如何?”
刘成功一脸震惊之色,但随后平复下来。
“公子不要戏耍我了,就是东阳先生和青龙县尊大人一起出手,都不能让本店起死回生!”
夏华脸色依然如前,接着问道“这是为何?”
刘掌柜无奈道:“寒都书店,,实力强劲,背景深厚得吓人,不是一般人能抗衡的。”
夏华好像知道刘掌柜如此说似的,从书袋中拿出一叠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递给刘掌柜道:“先生看此文如何!”
刘成功虽无文名,但也识文断字,要不如何能做书店掌柜。他勉强接过稿纸,带着疑惑读了起来。开始还漫不经心,越来越投入,最后只剩下刘掌柜迫不及待翻纸的声音。
十页纸看过之后,刘掌柜意犹未尽,情难自已的叹道:“好久没看到如此吸引人的传奇了!”
“我的小说如何?”夏华问道。
刘掌柜答道:“何为小说。”
“别于大家之说耳”夏华解释道。
刘掌柜也没多问,继续说道:“此故事言语优美,构思精巧,难得!”
夏华心中暗道:“此西游记在自己所经之世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在寒文大陆怎能差!”
他随即想起在他写下西游记三个字的题目时,自己头脑中的石室发生的震动,震动之后,又有一石室出现,此室与先前的诗室紧邻,室内空空如也,只有在一面墙上的书架上摆有一册书出封面有《西游记》三字,而里面却毫无内容,这让夏华称奇不已。
刘掌柜接续问道:“此文虽好,但怎能救书店?”
夏华自信满满“我自有我的方法。其一,用此文吸引顾客。”
“其二呢?”刘掌柜接着问道。
“那就要看掌柜的能不能答应我的条件了!”
“哦,公子说来听听。”刘成功对夏华愈加地感兴趣。
夏华侃侃而道:“条件一,改书店之名,条件二,盈利之后,我占书店七股。”
刘掌柜听后,怒气大起,“夏公子,如此的条件,恕老朽难以接受。这是上旬五吊抄书钱。公子走好,不送!”
夏华也不生气,拿起稿纸和钱走出书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