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掷出笔就出了酒楼。祝映泰看完诗后,狠狠地瞪了一眼白贤,也下楼去了。
半盏茶的功夫,弥漫的才气慢慢沉于诗的原作之上,而后全部消散,离夏华座位最近的朱贵首先来到诗作之前,只见上面写到:
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在场文级最高要数胡仁——文者九脉,而且他还是本场诗会的裁判。他的文斛一悬,大家也注目观瞧,只见红色文气已接近三斗,所有人不禁倒吸凉气。刚刚白贤的诗有半斗文气,就已经很了不得。而夏华的《早春》已是文气三斗,诗成传县,近十年来青龙郡都没有此等好诗了。于是在场的学子们都变得激动和兴奋起来,因为他们是‘传县诗’的亲历者,而且这样脍炙人口的诗还会随着人们的传诵而继续升级。
“当,当,当”,从南城文院诗钟之音,“果然是传县诗”,人们纷纷议论着。
百里之地青龙县都听到了钟声,县尊和学政都惊喜交加,派人行动起来,查出作诗之人。
钟响过后,在场之人变得更加兴奋。文者九脉胡仁又朗声读了一遍诗:
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读毕之后,“好诗”,从门外传来赞叹之声。来人为葛衣老者,大家看到后连忙行礼,“参见学政大人!”来者正是青龙县学政白清明,此人已经是文士级别,入世为学政试炼,在青龙县文坛地位很高。
胡仁答话:恭喜学政大人,青龙县学出此诗才。白清明道:“此诗确不一般。”
旁也有人请求,“请学政细评!”朱贵和白贤都侧耳细听。白清明也不推辞。
朗声评到:“此诗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正和当下的情景。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雨的细滑润泽。你们看向窗外”,用手指向大街,只见细雨飘荡,温润如酥油。
在做各位都是文人学子文人,也都体会到了首句的妙处。
白清明接着道:“二句紧承首句,以远看似青,近观却无写出早春郊野之景。此句可与‘诗王’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了。”
夏华的诗居然能和‘诗王’相当,白贤失落之态尽显,而后恨恨道:“夏华,破坏我的好事,等着瞧!”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他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近之文人多取明媚的晚春,而此诗赞颂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白清明接着正色道:“你们也要学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对你们的考试很有好处。”
看着夏华写完的诗作,忽然白清明停了下来。他无意间关注到了的字体非楷非草,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时什么字体,难道是他自创?
“咔嚓”一声,桌子坍塌,古木八仙桌终于没能承受住诗作的重量。
传县诗原作重超百均,木桌子没有承受住诗作的重量。白清明大喜,手掌一翻,才气灌掌,“收”,夏华的诗原瞬间收入了白清明的文斛中。
随后看向胡仁:“您的坐师可是排行第六。”
胡仁还在懵懂中,白清明已经飘然下楼,他要向县令和郡文院汇报情况,令他大喜的是白捡了传县诗的原作。
白贤众人愣在当场。旁边的胡仁嘴里反复的念着“严老六,严六,烟柳”,恍然大叫:“不好,严师的文名怕是受影响。”
皇城寒都太师府,严太师手拿书卷,忽感文斛微动,灵窍中文殿也有感觉受到冲击。
严嵩太师大怒,何人敢挑战老夫?难道是文庙的左才名又对老夫发难,还是犬戎的文逆又要骚扰我人族边境,严太师百思不得其解,赶忙让管事去查。
斜风细雨中,夏华行走在回书院的路上,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随意之作会对文侯巅峰的严太师产生影响。他现在身体空空。头脑中的石殿又开辟了一室。室门上“书法”两字异常醒目,他走进一看,见墙上印有他写得早春之诗,只是笔体行云流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