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1644年-1645年)是明末由李自成在长安建立的农民政权。
明末北方各地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启七年(1627年)爆发农民起义。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加入高迎祥队伍。崇祯十一年(1638年)秋,李自成在陕西潼关南原几乎全军覆没。
只得潜入深山,重振旗鼓。后大顺军入河南,占洛阳,攻开封,克襄阳,破潼关,进西安,陷太原,所向披靡,于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攻入北京,结束了明朝的全国性政权。
但由于战略、政策的失误,在山海关一片石与清吴联军的作战中,大顺军遭受惨败。大顺军退出北京之后,一路节节溃败,以至撤离西安,败退豫鄂。最后,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为地主团练武装所杀;
余部遂以李自敬为主,李自敬兵败荆州降清被杀;余部复以李过为主,后被南明隆武政权招抚为忠贞营。李过病逝,继由李来亨统领。
永历十九年(1665年)八月,李来亨被围茅麓山,携全家自焚就义;大顺军最后一支队伍最终被消灭。
大顺疆域囊括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统治区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全境以及湖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方。
大顺”国号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从字面上看,“顺”含有顺应、顺从之意,古代举兵者常以“顺天”、“顺民”为号召。
李自成以“大顺”为国号,可能也含有“顺天应民”之意。但更倾向于“大顺”国号的直接来源很可能出自民间流传的一则刘伯温作的谶语“遇顺则止”。
在李自成的决策班子中,宋献策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被“奉为军师”。
李自成对宋献策极为器重,李自成选取“大顺”为国号,很可能是接受了宋献策等人的建议,以应谶语“遇顺则止”。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崇祯二年(1629年)甘肃镇边军因扣饷之事发动兵变,杀参将王国和榆中县令,把总李自成加入王之爵部起义军。
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转投张存孟(不沾泥),担任队长。
崇祯五年(1632年)张存孟被俘杀,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称“闯将”。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岩加入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百姓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义军克洛阳,福王朱常洵被杀。十一月,义军克南阳,唐王朱聿镆被杀。?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义军克汝宁,崇王朱由樻被俘。十二月,义军克襄阳。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义军克承天,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罗汝才自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
同月,义军克南阳,杀唐王朱聿鏼。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同时在政治上、军制上和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建立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同月,李自成杀罗汝才和贺一龙。
?四月,李自成命李过杀叛将袁时中。
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义军与明军对垒于郏县,时值大雨滂沱,明军粮运不继,在汝州兵败,义军一日内追杀四百里地,直撵孟津,明军四万余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十月,义军破潼关,杀孙传庭。
?同月,西安守将王根子开东门迎降,义军入西安,俘秦王朱存极。
?十一月,义军克延安。李自成改延安府曰天保府,米脂曰天保县,清涧曰天波府。同月,义军先克平凉,俘庆王朱倬纮,再克宁夏,杀韩王朱亶塉,完全控制了除西宁之外的陕西三边各地。
?同月,李自成遣前锋渡过黄河,进入山西,陷平阳。同月,克兰州,肃王朱识鋐被杀。
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
以明秦王府为宫殿。追尊其曾祖以下为皇帝,母吕氏为太后,册封高氏为皇后,陈氏为贵妃。
永昌元年(1644年)二月初二,大顺军渡黄河,克汾州、阳城、蒲州。初五,克太原,晋王朱审烜被俘;
?十三日,克潞安,沈王朱迥洪被俘。克彰德府,赵王朱常?被杀。克怀庆,郑王朱翊铎不知所踪。
三月,大顺军克宁武关,杀山西总兵官周遇吉。
?同日,姜瓖献大同城降,杀代王朱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