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细赶着马车进城了,这大概是司景县最昂贵的一辆马车了,因为里面装着一万两银子。
当一万两银子摆在县衙时,县丞王大人、主簿李大人和罗刚罗巡检惊呆了。
最近又有不少流民闻风来到司景县,流民总数已接近两千人,加之黑虎帮五百多帮众已投入到毁林垦荒的大业中,银子的消耗简直如流水。
再要等不到补给,刚一入冬流民们就得断粮。
“成了,这事竟真的成了,罗巡检安置流民有功啊”王大人难掩心中激动,出声道。
罗刚道:“秦公子乃司景县流民恩公也,没有他,我罗刚又怎能做到”。
这时丁细道:“哼,要说有功,我家少爷才是第一功臣,要不是我家少爷慷慨,姓秦……秦公子如何能变出银子来”。
王大人附和道:“对对,姚世子体恤民情,送来饷银,首功非他莫属,不知他人在何处,能否进来喝一杯茶,让我等一尽地主之谊”。
丁细道:“少爷心系流民,看到他们流落街头,食不果腹,少爷决定与他们同吃同住,要亲眼看着流民们有饭吃,有房住”。
这些话当然都是秦启教的,若让丁细自由发挥,不将流民骂个狗血淋头才怪。
三人一听,心中的感动无以复加。
他们都是读过书的,深知贵族与平民的阶级鸿沟有多大,别说侯爵府世子与流民同吃同住,就算施舍流民一顿饭都算是开恩了。
这位世子与众不同,心系百姓,有了这批银子,安置流民的巨大问题迎刃而解。
原来的死结不光轻易解决,司景县没了流民叛乱的隐患,还会出现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这事要是传到皇宫里,每个为官者脸上都有光。
当然,早已闭门不出的知县李茂大人的处境将会更糟糕。
“少爷吩咐了,希望各位大人加快毁林的进程,在入冬前建好屋舍,并垦出大片荒地来,明年开春要保证耕种,砍木的树根就地焚烧,当做肥料,有了百姓能够依附的土地,流民算是彻底有了根”丁细照秦启叮嘱的,说完后就离开了。
王大人望着丁细背影,喃喃道:“姚世子,百姓之幸也”。
李大人道:“不知是哪个世子?”
王大人道:“必定是宿天府天骄姚继辰世子,也只有他才有如此眼界和胸襟。况且二世子姚继富是有名的败家子,没少作恶,他怎会体恤民情呢,又怎会懂得安置流民之策呢”。
李大人与罗刚深深点头,完全同意王大人的说法。
王大人继续道:“就照姚世子吩咐的,加快进度吧,想必过不了多久巡按御史便会抵达县城,罗巡检仕途一片光明啊”。
罗刚道:“罗某心不在朝堂上,只想为天下太平做点贡献”。
李大人偷瞄了罗刚一眼,觉得这厮口气和野心还不小。
但他不担心,因为他知道罗刚只是想征伐南蛮国,彻底解除大苍之忧患而已。
……
……
姚继富见到流民了,也混入流民了。
流民的穷酸和落魄远超他的想象。
他才知道,流民远不如城里乞丐。
因为乞丐只是讨饭而已,他们心智早已被生活磨灭,为了续得一口气,只求别人施舍半碗米。
而这些流民,他们被战火驱逐,被迫失去家园,他们很多人刚刚失去了亲人,这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为了全家老小奔走求生岂是混吃等死的乞丐能比的。
屋舍还没建好,但在林子边缘位置已经搭好了一排临时居住的茅屋。
茅屋之简陋,连墙壁都没有,勉强能挡雨罢了。
小美捏着鼻子为姚继富收拾了一间,将马车里的百花地毯铺了上去。
姚继富如坠梦里,不相信自己会有一天置身此间。
不过为了理想,为了心中的女神,这一切他都能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