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出师不利
确定下来的五个主力,居然全是我们班的!
这真不是包藏私心,相反,为了避照顾自己班之嫌以及院队成了班队的尴尬,我还在尽力把我班其他队员的优先级往后挪。
但是各种筛选、权衡之后,另外那三个人就是恰好在我们班产生。
组织后卫就是我们班的姜猪,技术、意识都很好,差点的是对抗和心理素质,在大二的猴子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最佳人选了。
两个纯投手,是我们班的郭孩和海琦。
郭孩瘦瘦白白的一个大男孩,年龄是大三学生里最大的,但偏偏一张小小的娃娃脸,永远都是很有风度的笑。
他的技术、意识都很一般,除了弹跳很好之外,身体素质也一般,但是他的中距离投篮无论是手感还是姿势,都挑不出来毛病,命中率极高,练习的时候经常能够连进四、五十个,是队里唯一一个比中投赢过我的人。另外,他的心理素质过硬,关键时刻不失常甚至超常。这是投手最需要的素质。
当时的菜园,我已经是公认的中投之王。能跟我相提并论的中投高手还有:郭孩、哲、猩猩。
郭孩跟我有个共同点:勤奋。
是的,这人太勤奋了,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这样,不管是考研还是训练。
那时候他已经着手考研了,但是训练从不缺勤,付出最多。每天早上四点半,在我们都还没醒的时候,他提前去仓库练半个小时中投。有两天上午前两节没课,早上训练完我们都回去补觉,但是郭孩却匆匆冲个澡后,夹起书包就去图书馆学习。下午训练完了之后,晚上要学到过凌晨。天天都是如此。
他的中投是在手感的基础上练出来的。纯练。
球场上我跟郭孩的挡拆配合最多:最常用的两个套路是往篮下突,他就如影随形平行跟着我,到了一个合适的空当就停下,这时候我会刚好分球到他手里。然后我就卡着抢篮板的位置抬头看头顶的篮圈并在心里数着:一、二、三。数到三的时候,一般会有一个篮球落进篮圈正中央,形成两个同心圆;我在三分线外持球,郭孩上来给我挡住防守者,我往里图的时候他也外内切,接我人缝中分出来的球,跳投。
海琦跟郭孩一个宿舍,个头比我略高,身体强壮,除了投篮准之外还可以充当临时的大前锋,防守也很强硬。
这人打球挺好,就是球风有些随意、懒散,还有些情绪化和不合时宜的个性,发挥不够稳定。
那时候我们队里有个跟猴子一班的前锋叫恒杰,接触篮球时间不长,那年还没太得到重用。一年后,这个人威震全校。
于是,我们就形成了后来的全班队阵容。
这个阵容形成以后打了几场练习赛,毛病还是不少的,得不断修正。
还是关系好的缘故,和斯伯丁学院打练习赛打得多点。我们在磨合,他们也未尽全力,互有胜负。
大傻走了后的斯伯丁学院,打法和阵形依然不变,无非是换了个稍微弱点的中锋而已。这时候哲已经当上了斯伯丁的队长,维不怎么打练习赛,大多时候坐在场边。
火车头学院的第一届新生。里没什么可以用的人。那就“梯队”吧,等着大二时用。
女生里倒是有几个打篮球的,很不错。
充实的日子停留在回忆里总是固执一点,我感觉那段时间很漫长,似乎每天都有值得回味的东西。但是终究到了比赛的时候了。
我们的分组形势很不好。和卫冕冠军威尔胜学院、新贵的魔腾学院以及去职业化重组后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实力无法预见的成教院分在了一组。弱队是有几个的,但是即使是弱队,我们当时也没有确切的把握打赢人家。
分组公布后,没人预测火车头出线。
难道,我们刻苦训练了这么长时间,就是打几场小组赛,就结束了么?
赛前赞助商提供了队服等装备。我的当然是自己心仪而习惯的10号,不是16号或9号。
10号回来了。
第一场,打红双喜学院,一个中等强队。队里有个勉强能和大傻对抗的中锋,大胖。高大灵活,手感很好,能在三分线外投篮,曾扬言要挑战大傻菜园第一中锋的地位。
赛前我有些紧张。坐到场边闭起眼睛强迫自己平静。
这是火车头学院的第一场菜园联赛,也是我以铁打的主力身份打的第一场菜园联赛。上到大三,我才有资格像班队比赛那样站在大傻背后看他跳球,那么,我能打好吗?
比赛开始了我就失误。几乎从不会丢的运球被对面小前锋抢断,我回追被对方打成2+1上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