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晚饭桌上,跟妈谈起了我们小时候“馋嘴”的事,于是我便想到了现在的孩子所吃的零食与我们那时候的小孩所吃的零食的不同。
说起来,社会还真的是“退步”了呢。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的孩子吃的零食是什么啊,同样以农村孩子为例,无非就是一些小店里有售的“垃圾食品”,膨化食品和路边小摊的“三无”食品吧!还有不少孩子因为吃多了这些东西而闹“肚痛”的。再看看我们那时候的零食,不得了啊,都是“绿色食品”--春天的野蔷薇的嫩芽(俗称“刺柴”);挖出野草来吃它的草根(真的是“有点甜”呢,味道很好哦);酸角草(可能是叫酸角草吧,一种藤蔓状的野生植物,叶子很嫩)的“酸酸甜甜”的叶子;山上的各种各样的可以食用的野果子……甚至,今天我还听妈说,姐姐居然连边笋的“老根”(用边笋做菜时因为太老用刀切掉的那部分)都拿来吃--这些可以说是百分百的“绿色食品”了。
呵呵,大家看了可能都会嗤之以鼻,我也不过拿来聊以自我安慰而已。那时是感觉没什么,小伙伴一起做这些事时还觉得挺有趣的,现在想起来,滋味还真是挺复杂的。
有些伤感呢,原来那时我们过得都是这样的苦日子啊!用妈的话说就是“挺可怜的,没什么东西吃的”,于是就想尽办法去增加一些零食的种类,也正是这样,我们几乎探索到了大自然中可以做为零食的植物,其实不光是植物,那些沟里的螃蟹和龙虾也是我们每天惦记着的,哪怕只是抓到一只,放些酱油在杯子里蒸着吃也是一种无上的美味。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吃一种草开花前的花苞(我们这里俗称为“毛针针”),剥开叶子,里面就是嫩嫩的沿茎而长的毛状的花蕊,吃起来有些凉,有些甜,因为这种植物路边非常多,因此也就成了我们的“主零食”,那时,我小时候醒来后经常会流出鼻血,妈说就是因为“毛针针”吃得太多的缘故,。那时挺相信的,现在想来,应该是因为缺少营养吧!如此看来,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富”多了,也幸福多了,这应该算是社会的进步吧。
也有些庆幸。虽然我们穷,但我们真的过得很开心,回忆童年的时候,我们心中满溢的是快乐的回忆。因为我们的童年真的很自由,很有“野趣”。看看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也好,但,生活却过得并不开心,是啊,如果换成是我也开心不起来的。才刚刚有点朦胧思维的,大人便开始灌输“1+1=2”,便开始“逼”着背“锄禾日当午”,稍微大点,是关在一个院子里的--托儿所,再大一点,是3年启蒙教育--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再接着,就是小学了,于是,留在记忆中的童年便只剩下了学校,只剩下了围墙里的各种各样的“院子”,只剩下了怎么也学不完的知识……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想我还是会选择虽然“清贫”但却自由快乐的童年。记得那时我第一年上学时是8岁(我没上幼儿班),而且小学二年级以前是玩的时间多过于学校的时间,下午放学是2点多。
想想那时的日子还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用现在的标准,我们那些孩子都是野得不能再野的孩子了!在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田野里,我们挖掘墅菜;山上,我们采摘野果,玩捉迷藏,爬山比赛,探索一座又一座的“野山”;村边的竹林里,我们挖笋,荡秋千,玩过家家,爬竹,打仗,做“小屋”;野地里,我们挖草根吃,玩打架;池塘里,我们摸螺丝、河蚌,玩水,打水仗…………每一天,我们都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在探索中,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很多奥秘,我们与自然变得越来越亲密无间,我们的笑声回荡在田野、山谷、竹林里……
有得必有失,现在的孩子,在得到了更多的物质享受之后,在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之后,在变得越来越“面皮老”、越来越“聪明”(用贬义词就是“狡诈”)了之后,却也远离了苦难的磨练,远离了自然的教育,远离了“自由”与“野趣”,远离了在自然的怀抱里才能得到的历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