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对于郑绍华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向往的地方。要不是父母反对,要不是郑开来的劝导,他真的已经去那打工了。不过想想也是,没有事业心,做一个平庸的人,还真不是绍华愿意过的人生。当然,去厦门看看,去没有到过的地方看看,这也是绍华喜欢的。
早春的空气是那么新鲜,混合着各种花粉的味道。后八轮车载着满满一车的结晶硅,行走在公路上。乌黑的柏油路,尽管有些颠簸,但绍华对这样的路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金和乡里的公路,还是泥沙路呢,车辆一过,尘土飞扬。
以前有林业养路工人每天细心养护公路。近年来,听说体制改革,那些林业养路工人都变懒了,难得看到他们在公路上养路。道路变得到处坑坑洼洼,原来地面上的细沙不见飞了,都是一个个突兀的小石块。遇到雨天,坑坑洼洼的地方就会积水,人们行走在这样的路上,经常会被过往的车辆溅得一身泥水。骑着单车走在路上,更是颠得屁股热辣辣地痛。
咳,要是金和境内的公路,也能铺上柏油路面该多好。
车进入漳州境内,两边的视野突然开阔了,平坦的农田里,种满了一丛丛的香蕉。郑绍华第一次看到香蕉树,他惊讶于不仅比金和的芭蕉矮小,而且每丛株数也不多,一排排地种植在田里。
郑开来从打盹中睁开眼睛,见绍华精神抖擞地看着车外,笑着了说:“这里的天宝香蕉,又便宜又好吃,非常有名,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些回去,还有这里菠萝,也是很好的。”
“他们田都种了香蕉,不担心没饭吃吗?”郑绍华说。
“这里的农民思想开放,知道种香蕉好赚啊。香蕉卖了买米,不是一样吗?”郑开来说。
郑绍华想起了邓玉林用田种甘蔗的事,说:“联丰村有个邓玉林,把田种甘蔗,收入就比种田高。还是他们思想开放啊。”
“是啊,我们现在乡里头也提倡改变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可是我们那里的农民,思想转不过弯来,以前饿怕了,总担心没有米会饿死。”郑开来看着外面的风景,摸了摸已经秃顶的头说。
“开来叔,你是村里的书记,要发动群众转变思想,种植其他效益更好的作物,增加收入。”郑绍华第一次在郑开来面前轻松说话,好像朋友一样。
郑开来叹了口气说:“连我老婆的思想也转不过弯来,我说可以在田里种植其他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可她死活不同意。”
“乡里提倡种什么作物呢?”郑绍华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