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人们开始备货过年,各种腌制的咸菜,咸鱼和咸肉开始储备。按照惯例,山阴的年轻小伙子们都要在初冬时节,到福山海边拉鱼获,比较累,比较辛苦,也是半大小子成人的最好见证,也算是乡间男孩的成人礼,用力量来证明自己。
还有两天临近赶集的日子,二伯就来吆喝林荃,林荃期待已久的赶海行动终于开始了。每年年前,上林庄周边几个村子的青年都会聚在一起,赶着独轮车去福山海边贩鱼,路也简单,沿着白河一直走下去,走到底就是福山港,也有一百六十里的样子。
林家因为有骡马店,就出了辆用骡子拉着的板车,林荃因为上次被骡子惊了的事情,就没有让他赶车,找了村里的一位车把式,叔爷爷家的林虎,也是林荃的堂兄,名字虽然虎,长得却像猴子。二伯则跟林荃两人推一辆独轮车。
这里无论家境如何,都没有养尊处优的人,林荃家里虽然没有自己耕种的地,但是不代表着他不下地,二伯小叔家的地,他倒是经常帮忙,农忙讲究时节,不能误了农时,到了播种和收割的时节,所有的人都要到地里去,就连两位林大秀才,林茂和林瑾都要去。
“割麦种豆,上祈天时,下尽民力,不误农作”,林瑾平时衣冠楚楚,可是到了给猪圈除粪时仍旧要亲自下圈,还故作风雅,用上好宣纸写了“除粪秀才”四个大字,另有一贴“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放置在家中堂屋。
冬天路还是很好走的,尤其官道,风一吹,路就硬了许多,布鞋走在路上也不沾泥,林荃自作主张用麻绳将鞋子缠了几道,走路的效果更好了。官道沿河而修,两边丘陵连绵不断,说白了就是一个个小土山,稍微高点的山都在远方,这个时候还没有梯田,山腰以上都是树林,很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在风中闪动着光影婆娑,也没啥大树,几个人抱的树只存在于想象中,看来古人伐树也是很急的。山顶上大都是松树,随眼望去黄黄的山丘连绵不断,一个个都顶着绿色的帽子。
独轮车队因为是空车,走得很快,但是每次遇到骡马店都在旁边歇一歇,不能透支体力这就是在外的原则。这些店家都认识林荃的二伯,骡马店看似旅馆,实际上大都自身也经营一些货运生意,相互之间都很熟悉,车队停下了歇歇脚,喝口热水倒也便利,官办的驿站则是不停的,直接绕过去,不过也没有几个驿站。
子时出发,差不多下午三点多的样子,到了福山湾一处码头,鱼市也开始了,就见几个青壮,手里拿着扁担,一副戒备的样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呵斥着,让渔民和买鱼的人按规矩来,别引起骚乱,类似于后世的码头管理者,只不过语气冲的很,不过这些与林荃无关,林荃关心的是这里有啥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