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一见到陆议,便佯装讶异道:“陆逊,你何时到的庐江?”
陆议先是疑惑孙策怎会叫错我名,但是又马上意会,附和道:“刚到庐江,因我姓陆,不由分说便被捕至此。”
新太守问道:“伯符,你认得此人?”
孙策拱手道:“回太守,此人姓陆名逊,吴郡富春人士,是家弟孙权的玩伴。”陆议乃吴郡吴县人士,孙策谎称其为吴郡富春人士,想必是要为其脱身。
新太守道:“哦~陆康是吴郡吴县人士,看来不是陆康族人?”
孙策肯定道:“不是!”
新太守道:“并非我信不过伯符,而是要依章办事。”转头对边上的小厮道:“查一下。”
小厮允诺道:“是!”去到一边,翻看陆氏家谱去了。
趁着查家谱的空隙,新太守正要讯问陆议,身后却传来了吴夫人的声音:“伯言,伯言在哪里,让我进去与伯言相见。”原来是吴夫人带着孙权来探视陆议。孙策赶忙将吴夫人迎进来。吴夫人与孙权向新太守行过礼后,吴夫人问道:“刘太守也在呢?”
刘太守回礼,然后手指陆议道:“夫人有礼。因为抓了一个嫌犯,本官来审讯的。”
吴夫人忙道:“刘太守怕是误会了,这个孩子是富春县人士,名叫陆逊,乃我儿子孙权的玩伴,可不是什么嫌犯啊。”
孙权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是啊,陆逊不是嫌犯。”
刘太守佯装为难状。此时查家谱的小厮过来,禀告道:“启禀太守,陆氏家谱内,未曾查到陆逊。”
刘太守见状,又想到有孙策母子相互佐证,想必是冤枉了陆逊,考虑到孙策的颜面,于是佯装歉意道:“既然伯符与夫人都为此子作证,看来是本官误会陆公子了。”又对小厮道:“来人,快快放陆公子出去。”又回过头来对陆逊道:“让陆公子受委屈了。”
陆议急忙躬身道:“刘太守言重了。”
刘太守又寒暄了几句后,对众人道:“既如此,本官先忙其他公务去了。”
众人拜别。
刘太守走后,孙策将陆议放出,带着陆议及母亲、弟弟来到黄府。这原本是黄穰的住所,黄穰被孙策斩杀后,庐江失守,原郡尉的住所就成了新郡尉住所。同理,现在陆府已经变成刘太守的刘府了。进了黄府,吴夫人带着陆议来到一间里屋。只见里屋挂满挽联,分明是一间灵堂。而灵堂上祭奠者,不是孙策之父孙坚,更不是别人,而是陆议从祖父,庐江前太守陆康。
陆议正诧异,尚来不及缅怀先人,吴夫人抽泣道:“先是陆太守撒手人寰,又有刘勋带着两万兵马进犯庐江。我儿孙策被迫与刘勋合兵一路,只愿于民秋毫无犯,保百姓安宁。不料刘勋暴戾,不但劫掠百姓,抓丁充军,更要将原太守陆氏一族绞杀殆尽。我儿再三劝谏,终是人微言轻,无济于事,只得暗中保护陆氏一族逃离庐江。可惜,依然有半数陆氏族人遭殃。”
孙策接道:“我派了心腹在各城门,希望能协助各位陆氏族人出走。今日心腹来报,说抓了一个酷似伯言的陆氏族人。为保全伯言,仲谋献策为你改名,然后前后出面为你作证,形成相互佐证之势。加上本将的几分薄面,料定刘勋不会为难伯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