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孙权带着一万精兵来到庐陵,将孙辅近臣全部斩杀,然后将孙辅幽禁。由此庐陵孙辅之患平定。
孙权带着陆逊回吴郡,一路上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这日,丹阳来了一个信使,向孙权禀报道:“末将是奉孙河将军之命,有要事禀报主公。”
孙权好奇道:“有何要事,快快报来。”
信使回道:“丹阳太守孙翊被其家将边鸿杀害。孙河将军在督兵妫览和郡丞戴员协助下,已将边鸿就地正法。”
孙翊,就是当年孩童时期一招将白虎寨探道毙命的孙权亲弟弟,号称有孙策之勇。孙权之所以平定庐江之后,安心去庐陵,是因为西北有周瑜,东北有孙翊。孙权听闻孙翊被杀,立时嚎啕大哭。
陆逊连忙上前安慰,却无济于事,于是转头问信使:“边鸿身为孙太守家将,为何突然弑主?”
信使回道:“孙将军带兵去拿边鸿,边鸿顽抗,被妫览、戴员就地诛杀。如今死无对证。”
陆逊又一番细问之后,回头对孙权道:“主公,丹阳危矣!”
孙权拭泪道:“丹阳有孙河在,何危之有?”
陆逊分析道:“依照信使所言,边鸿弑主后,既没有抢夺财物,也没有起兵反叛,而是径直逃往深山。我料其必有同党。”
用现代话说,杀人要有动机。边鸿不求财、不求权,又深得孙翊信任,实在无法解释为何要弑主。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有同党,他同党才有杀人动机。
孙权一听,深以为然,惊叫道:“哎呀!伯海在明,边鸿同党在暗,若不多加小心,恐遭小人算计!”
孙权又转头问陆逊:“以伯言度之,谁人是边鸿同党?”
陆逊回道:“边鸿躲在深山,妫览、戴员却能径直寻见。明知边鸿需要提审,却将其就地斩杀。以此观之,妫览、戴员甚是可疑。”
孙权对信使道:“快快回丹阳禀告孙河,提防妫览、戴员二人。”
信使领命,退出营帐。孙权又对陆逊道:“丹阳事关重大,我欲带兵加速赶往,伯言以为如何?”
陆逊作揖道:“主公英明!”
于是孙权下令,全军加速向丹阳进发。
又过了几日,那个信使精疲力竭地来到孙权面前,奄奄一息道:“回禀主公,末将刚到丹阳,就听说孙河将军已被妫览、戴员所杀。目前此二贼掌控兵权,欲北向投诚曹操。”
“什么!”孙权拍案而起。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孙权胆颤心惊。当时程普在各郡平叛,黄盖在各郡对付山越,韩当在鄱阳与山越对峙,诸将皆不得脱身。而丹阳叛军胆敢连杀两名孙氏宗族,献城给曹操。一旦曹操接手丹阳,就意味着江东丧失了长江天堑,不能以自己擅长的水军与曹操作战,反而得用步兵应对曹操的铁骑,那将毫无胜算。所以,失了丹阳,几乎等于失了整个江东。想到此,孙权马上率军日夜兼程,奔向丹阳。
又过了数日,孙权终于带兵赶到丹阳。远远看去,城楼上旌旗林立,守备深严,貌似并未经历变故一般。孙权看了看旌旗,道:“看这旌旗,依然是我江东之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