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冬天,整个京城都被风雪掩埋。
一顶轿子飞快地朝着宫中驶去,四个抬轿的宦官丝毫不敢懈怠,纷纷用上了全身的力气奔跑着。
一旁还跟着一个太监模样的人,也是满头大汗。
等到轿子到了宫门口的时候,轿子里的人已经等不及了,直接从轿子里走了出来,然后大步朝着宫门内走去。
四个抬轿的宦官此刻早已累瘫在了地上,那个紧随其后的太监连忙脱下了穿在身上的锦袍为自己的主人披上。
而那位满心焦急的人此时此刻已经顾不上许多,他现在只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尽快见到那个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人。
那是他的父亲,是大明朝的皇帝。
他是那人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大明朝的燕王。
就在半个多月前,他忽然收到朝廷十万火急的密件,皇帝病情加重,即将不久于人世了。
于是他日夜兼程,从燕京赶到了京城。
这不光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父亲,他更担心老皇上一死,朝中将会发生大乱。
所以他必须赶到老皇帝的身前。
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三宝一人。
而周围路上遇到的宫娥太监们都满脸焦急,手忙脚乱,甚至顾不上给他行礼。
见到这幅模样,燕王不禁咬了咬牙,心里的焦急又加重了几分。
好在他身形健硕,走起路来也是脚下生风。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他就从宫门急匆匆地赶到了皇帝寝宫门口。
按照常理,未经通传,他即便是身为皇亲贵族,也不能擅自进入。
但是现在他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他越过重重干扰,到了最后甚至拔出佩剑,逼退守门的侍卫。
到了最后,他终于迫不及待的冲进了皇帝的寝宫。
但他看到的却是一副让他意想不到的画面。
只见皇帝就坐在床前,脸上的神情十分平静,他的身上还穿着一件崭新的龙袍,不仅如此,他的头发被梳得很整齐,连他脸上的每一根胡须都没有一丝的凌乱。
他看上去健康极了,就像一个即将宴请宾客的主人,穿着整齐的衣服,脸上容光焕发。
当他看到手里拿着佩剑的燕王的时候,眼神一凛。
后者看到那熟悉的目光之后,手中佩剑落在了地上,整个人也跪了下来,整颗头颅低得不能再低了。
而紧随其后的三宝太监,因为太过匆忙,不小心被寝宫宫门的门槛绊住了脚,摔了一个大马趴。
本来气氛尴尬的父子两,看到这令人发笑的滑稽场面,顿时都有些忍俊不禁起来。
但是燕王是万万不敢笑的,他现在已经是犯了大错,要是皇帝不肯原谅他,他恐怕要人头落地,性命不保。
就在他万分紧张的时候,一旁的三宝太监意识到了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仓皇爬起身来,然后猛地跪下,一个劲地朝皇帝磕头,一边磕头,还一边惊恐万分地说道:“小人死罪,小人死罪。”
皇帝眯着眼睛看了一会不断磕头的三宝太监,又看了一眼一旁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燕王。
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竟然笑了。
皇帝一边笑,一边用手扶着胡须,说道:“你有一个好的下属,他对你忠心耿耿。”
燕王听到意味不明的话,只能低沉着声音说道:“三宝是儿臣的心腹。”
“心腹。”皇帝若有所思地喃喃道,“曾经朕也有心腹,而且还不止一个。”
“只可惜,现在朕的知心好友就只剩下一个了。”皇帝说道,“朕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要去见一个好朋友最后一面。”
“但是,朕还是放心不下你们,你们这些后辈以后该怎么办才好?”皇帝幽幽地说道。
“父皇既然已经决定传位给允炆,他自然会是一个好皇帝。”燕王淡淡地说道。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你还在和朕说谎?”皇帝一脸忧伤地说道,“我们不仅是君臣,还是父子,难道到了这个时候,你还不愿意跟朕说几句心里话?”
燕王咬了咬牙,依旧说道:“儿臣说的就是心里话,儿臣对允炆继承皇位没有任何想法。”
皇帝听完这番话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面带怀念地说道:“当年你母后生你的时候,你还那么小,朕不知道为什么,觉得那个时候的你和朕很像,你的几个哥哥也不及你。”
“到了你长大之后,朕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在一众儿子里,你是最孝顺,也是最能干的一个,只是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们父子君臣之间有了隔阂,你不再把朕当做父亲看待。”皇帝面带忧伤地说道。
燕王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他说道:“到底是君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那朕若现在让你死,你可愿意?”皇帝说道。
燕王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捡起地上的佩剑,横在自己的脖颈钱,抬起头来,用通红的双目看着自己的父亲,淡淡地说道:“儿臣先走一步。”
“不,你得活着。”皇帝看着这一幕,眼中散发出复杂的光芒。
“难道父皇就不怕儿臣对允炆不利?”燕王说道。
皇帝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他到底是晚辈,又是你的亲侄子,你能容得下他吗?”
“父皇应该问允炆能不能容得下儿臣。”燕王冷冷地说道,“只要允炆做了皇帝,他的那些支持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第二件事就是要了儿臣的命,只有这样,他的皇位才能坐得稳。”
“那若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皇帝忽然说道。
燕王一愣,然后快速地回答道:“儿臣绝不会对他不利,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是儿臣的好侄子,儿臣一定会保他一世无忧。”
“你敢不敢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向朕发誓,将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可以杀害你的侄儿?”皇帝一脸郑重地问道。
燕王听到这话,立刻举手发誓,说道:“列祖列宗在上,我朱棣发誓,若是将来杀害自己的亲侄儿朱允炆,将会万劫不复,死于万箭穿心之下。”
皇帝听完之后,笑了,将一旁放在桌上的诏书交给了燕王,说道:“你看看。”
燕王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诸君的名字:朱允炆。
他不明就里地看了皇帝一眼,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在他一脸茫然的时候,皇帝拿起了笔,将储君的名字涂黑,然后在一旁写上了朱棣的名字。
做完这一切,皇帝忽然感觉有些头晕目眩,他连忙唤来心腹太监,然后在太监的搀扶下,离开了寝宫。
临走之前,他对燕王说道:“记住你今天的话,朕会在天上看着你的。”
说完,他不再说话,任由太监搀扶着,快步朝着一个地方走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