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燕王则是愣在原地,看着诏书上墨迹未干的名字。
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但他又无法知道到底这种不祥的预感到底代表着什么。
无奈之下,他只能待在寝宫里,等待着噩耗的传来。
一直到了夜半三更的时候,宫门外才传来太监凄厉而大声的呼喊。
整个皇宫都被点亮了。
只因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了。
他见过最后一个好友之后,带着一丝遗憾,和最后的平静,离开了人世。
而皇帝驾崩以后,国不可一日无君,新皇必须即刻继位,否则天下不稳。
于是众大臣星夜赶到大殿之中。
空着的龙椅两旁分别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皇长孙朱允炆,另一个就是燕王朱棣。
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悲伤和一丝期待。
因为在他们心里,都认为自己才是新皇帝的唯一人选。
念读诏书的是先帝的心腹太监。
当他当着众大臣的面念完诏书之后。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而其中最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的就是皇长孙的忠诚下属黄子澄。
他一把夺过了太监手中的遗照,仔细地查看了一番。
最后,他脸上的不可置信化为了复杂的笑容。
他先是嗅了嗅遗照上的墨香,然后大声地说道:“这份诏书有假。”
众位大臣一听这话,心里震惊万分,他们连忙说道:“黄大人说这话,可有凭据?”
黄子澄冷笑着将诏书摊开,然后指着上面的一个墨点说道:“诸位请看,这份诏书上面在储君的名字处有一个墨点,然后在一旁写着燕王的名字,而这份诏书的最后一个持有者也恰好就是燕王,难道这一切不是太过巧合了吗?”
众人先是点头称是,然后纷纷传阅其那份诏书。
当他们看清楚这份诏书的不对之处的时候,目光都对准了燕王朱棣。
他们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先帝的心腹太监,在先帝修改诏书的时候的目击者发话了:“先帝爷亲手修改的诏书内容,小人是亲眼所见。”
黄子澄大声质问道:“好啊,连你都被燕王收买了。现在先帝尸骨未寒,你就要违背他的意愿,难道你就不怕先帝爷的在天之灵发下雷霆震怒吗?”
那个太监见状不再多言,毕竟这件事他是唯一的见证者。
而现在的情形很明显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相信他。
真相,只有在大多数人认可的时候才能算得上是真相。
否则就是阴谋,就是刻意制造谎言。
他担不起这罪名。
于是孤立无援的燕王只能在无可奈何之下承认是他修改的诏书。
听到这话以后,黄子澄一脸满足地笑了。
他得到了意料之中的答案。
无论这诏书是真是假,皇长孙都赢定了。
如果这份诏书是真的,那燕王就是阴谋修改诏书,如果这份诏书是假的,那燕王就是伪造诏书,更是罪不可赦。
所以无论如何,燕王都不能活着离开京城。
就在黄子澄一脸得意地唤来侍卫准备将燕王押往大牢的时候。
一群人冲了进来,为首一人就是燕鸣天。
只见他冷冷地对众人说道:“奉先帝口谕,捉拿燕王押往天牢问罪。”
黄子澄一见到他这张脸,就知道了他的身份。
皇家暗探,按照先帝的规矩,他们的身份地位十分特殊。
那就是虽然不能享受高官厚禄,却能够拥有只在皇帝之下的地位。
可以说,在皇宫之中,只有他们可以这么横行无忌。
也只有他们说的话,可以被无理由的相信。
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质疑他们的话,ww.knshom因为他们的话就是皇帝的意思。
他们说先帝曾经有口谕,那就是有口喻,容不得半点质疑。
否则就是质疑先帝,抗旨不遵。
黄子澄深谙此道,只能心有不甘地看了燕王一眼,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怪不得燕王殿下如此气定神闲,原来是一早就收买了皇家暗探。”
燕鸣天听到这话,一脸冷酷地说道:“黄大人,难道你是在质疑先帝的决定吗?”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先帝未卜先知,神机妙算,臣敬仰他老人家还来不及呢,岂敢质疑他的决定。”黄子澄说道。
燕鸣天不再说话,身后的两个人上前架住了燕王,然后一行人离开了大殿。
在他们走后,黄子澄立刻对朱允炆说道:“皇上,不可放他们走,他们是一伙的,这些人根本不是去什么天牢,而是前往燕京,不能放虎归山啊,陛下。”
朱允炆沉思了一会儿,面带犹豫地说道:“他始终是我的四叔,即便是他对不起朕,朕也不能伤害他。”
“皇上,一旦他回到了燕京,他就会卷土重来,反攻京城,到时候他会不会放过你那可就不一定了。”黄子澄气急败坏地说道。
朱允炆听到这话,眼神中闪过了一丝复杂,他立刻说道:“立刻传令禁军,即刻封锁京城通往燕京的所有通道,切不可放走燕王。”
黄子澄一听这话,立刻欣喜万分地说道:“皇上英明。”
其他的大臣们见到新皇如此果断行事,也纷纷说道:“圣上英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