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蚂蚁从玻璃杯中放出来,马丁穿上外套,在太阳落山前走下宿舍,准备在其他生物身上尝试一下被笔记本上的记录称为“灵视”的能力。
随手将笔记本装进口袋,马丁穿着那身比较旧的西装外套,信步走下宿舍的楼梯。宿舍楼下的花坛里有盛开的鲜花,花丛中还有许多蜜蜂、蝴蝶之类的小生命,马丁准备一一尝试一下。
笔记本上第二个人的字迹记载得很详细,他指出“灵视”这项能力在刚开始尝试的时候,需要先在脑海中勾勒和构想事物的外形,并将其与现实中的事物对应起来,但这实际上并不是必须的,而是一种“辅助”。
勾勒外形有利于帮助认知平时容易被人们日常因为抽象和整体理解而忽略了的物质形态,从而进一步锚定需要“灵视”的对象。
而一旦对这项能力熟练起来,“通识者”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换自己观看世界事物的方式,既可以采用普通的形态,也可以通过“灵视”来了解事物的内部属性。
“是事物而不是生物……也就是说,没有生命的东西也可以作为尝试的对象……”
马丁一面坐在花坛边,摊开一本厚厚的基础课书籍假装在学习,一面将目光投向周围的花草虫蚁,以及飞来停留在花坛前随意漫步的小鸟,心里继续琢磨着笔记本上对“灵视”的描述,力图把握每一个细节。
然后他又将目光投向脚下的石块,尝试了几次,发现石块通常只有模糊的、斑驳的、不会变化的灰色影像,而具有生命的生物则在“灵视”下呈现出一种流动着的雾气的感觉。
所以说,生命是一种会流动的存在,而“通识者”采用“灵视”所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生命的抽象形态,而是事物存在的抽象形态。
简而言之,当“通识者”用“灵视”观看事物的时候,他同时看到的是事物的表象和事物作为“存在”的本质。
马丁合上书,打开自己那本全新的笔记本,在抄录的文字后面空了两行,用斜体字记录下自己刚刚想到的内容。
“尝试推演和总结事物的规律,是‘通识者’的必修课。”笔记本上记载道。
“除了能看到流动的光泽和雾气,这项能力看上去并不像是一种神秘力量,而更像是一种观测技能,就像X光机器或者核磁共振仪一样……”马丁默默地想着,并没有将这一条记在笔记本上。
万一这本笔记本被别人看见了,他可不想解释什么是“X光机器”、“核磁共振仪”。
更糟糕的是被误会成为科学神教的狂信徒或信迷信徒……
难怪这本笔记最早的主人,那个小女孩,她觉得“学者”途径的神秘力量看上去是“没什么意思的技能”。
再次尝试了观看花朵和鸟类后,马丁还把目光投射到一只流浪猫身上。在马丁眼里,流浪猫弓着身子、摆出进攻的姿势的时候,身体里流动的光泽不仅变成了更深的橙红色,而且流动的速度变快;当流浪猫慢慢走来走去,用尾巴蹭着马丁的裤腿的时候,身体里流动的色泽就变成了浅黄色,流动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
同时马丁还发现,观察猫的时候,他耗费的精力远远超过观察花朵和虫蚁,仅仅看了一小会儿,他就觉得太阳穴开始发胀、脑袋昏昏沉沉,像是加班熬了一整夜那样疲惫。
闭上眼就休息了一会儿,马丁睁开眼,没有再敢将目光向来往的行人或天上的云朵投射尝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