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崇祯派小太监送走两个儿子,时间已是深夜,他和王承恩踱步来到坤宁宫,见和自己伉俪情深的周皇后已悬梁自尽,连连叫好。崇祯的两个女儿昭仁公主和长平公主伏在母亲的尸身旁痛哭流涕,崇祯听得心酸,也留下眼泪,拔出宝剑先是狠心砍杀了小女儿昭仁公主。当崇祯挥剑去砍长平公主时,十五岁的长平公主本能伸手去挡,一声惨叫之后,右臂被砍断,她倒在血泊中,昏死过去。崇祯长叹息一声:“汝等奈何生我皇家?”,提着滴血的长剑离去,回金銮殿上喝闷酒,边喝酒边长叹:“朕非亡国之君,奈何亡国,苦我民尔!”
十九日凌晨,守城太监王德化等人开始打开北京内城的城门,率众投降,李自成的农民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这时,太监王廉急告崇祯农民军杀到紫禁城了,崇祯身边的心腹太监张殷劝崇祯投降,又被崇祯一剑刺死。然后,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了最后的挣扎,他手执三眼枪,骑着高头御马,与王承恩等数十名心腹太监带上兵器,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朝阳门,王承恩大叫:“皇上御驾亲征,尔等快开城门!”
守朝阳门的是成国公朱纯臣,他早就和王德化等太监密谋投降,一看是崇祯,坚决闭门不纳,崇祯皇帝只好带着王承恩等人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王承恩下令太监们以利斧劈开城门,可怜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砰砰砰乱砍了一阵,厚实的城门纹丝不动,反而将砍门的太监震伤。
拂晓,北京内城大火四起,筋疲力尽的崇祯皇帝和王承恩两人重返皇宫,这时崇祯蓬头垢面,满身臭汗,鞋子跑掉了一只,光着左脚,右脚穿一只红鞋。
当时已是三更天,又到了上朝时间,崇祯让太监王承恩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钟鼓齐鸣,也久久无一人前来,崇祯对王承恩说:“国君死社稷,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天下,弃之一旦之间,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说完,崇祯咬破手指,写下血书遗诏,和太监王承恩拖着疲乏不堪的身子,在紫禁城乱窜,不知不觉间,登上了紫禁城南面的万岁山,在五百年前的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俗称“煤山”,当时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山下遍植花草、果木,崇祯原来常来此习箭、饮宴。在一马平川的北京城,煤山就是制高点,能俯瞰全城。
当时,黑咕隆咚的天空,噼里啪啦的大雨下得正紧,雾气弥漫,四周一片漆黑,不时有炮声传来,崇祯和太监王承恩远远望见彰义门一带的火光四起,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临死前,三十四岁的崇祯问王承恩:“朕最近不知怎么了,老是梦见袁崇焕,当年朕若不杀他,大明会亡吗?”
王承恩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默默往身旁一棵歪脖子的槐树上搭了一根白绫,细心打好了死结,对崇祯说:“时间到了,皇上先走吧,臣随后就来黄泉路上陪伴皇上!”
甲申年三月十九日,世上再无崇祯!此时东方的天空大亮,北京城骤雪初晴,气温逐渐回升!正午时分,草莽英雄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率众由德胜门入承天门,一路奔内城皇宫而去,沿途官民降者,都跪列在道路两旁,高呼“万岁”!
到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领经过休整的关宁军,迅速攻下蓟州和密云、昌平等地,在入关口加固城防,防止满清骑兵从这里攻打北京城!袁文弼把明朝太子朱慈烺送到吴三桂大营后,就率领三千袁家军直奔居庸关。如果拿下居庸关,就等于截断农民军退往山西的后路。
李自成宽厚有余,讲草莽义气,往往对投降大顺的明军高级将领警惕不足,让他们率领原部人马独当一面,而且也不改编其军队,此时,唐通率领八千唐家军驻守居庸关,还没来得及调走。不过,居庸关毕竟是京城和山西的通道,战略位置重要,李自成还留下自己的妻弟、嫡系大将高一功率五千农民军,和唐家军轮流镇守居庸关,理论上,唐通受高一功节制。
三千袁家军在居庸关前三里驻扎,袁文弼和何承志、满云龙三人骑马察看了一下居庸关地形,果然是仰止高山,天堑之险,城墙也很厚实。在回军营路上,袁文弼对何承志、满云龙说:“如果我们强行进攻居庸关,基本上是仰攻,即便火器占优势,也很难攻下,所以不可硬拼,必须智取!”
何承志点点头,道:“袁大哥说得有道理。我也听说唐通和高一功都是悍将。”
袁文弼说:“高一功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唐通迫不得已才投降大顺军,居庸关的守军一部分是唐家军,一部分是大顺军,还有一部分是明朝原来的官兵,成分复杂,李自成把他们调到一起驻防居庸关,肯定会产生矛盾。加上唐通最近被李自成封为定西伯,肯定会遭高一功妒忌,唐通和吴三桂在辽东有旧交,我们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让他们内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