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d”并加关注,给《大明君》更多支持!
唐通的八千唐家军在山西所向披靡,在很短时间内,相继拿下了代州、繁峙、五台,攻克静乐、定襄等州县,逼近太原,随军出征的明恭顺侯吴惟英之弟吴惟华功不可没,联络了很多明朝原来的文官武将,招降了他们。
吴惟英在崇祯十七年任京营总督,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吴惟英兵败,与全家自尽殉国,只有弟弟吴惟华不肯自杀,他认为这样自杀太愚蠢了。得知太子在吴三桂的大营之后,他化装成小贩,贿赂农民军的守城兵逃出了北京城,逃到关宁军大营,找到袁文弼,主动要去山西招降,要替家人报仇!
袁文弼知道吴家在山西经营多年,人脉甚广,大喜,马上将吴惟华推荐给了吴三桂,吴三桂便派他和唐通一起出征山西。唐通的大军打到太原时,已经拥兵五万,而且山西之地,当时算是比较富裕的,当地乡绅被农民军一闹,纷纷拿出私藏的饷银支持唐通,李自成在山西并没有留下任何像李过、刘宗敏那样的心腹大将,通讯又被切断,山西光复的前景一片大好。
就在李自成派的使者来到关宁军大营之前,吴府的总管、吴襄手下的旗鼓官傅海山已经逃出北京城,找到了吴三桂的大营,一见到吴三桂,傅海山就扑通一下跪在吴三桂的面前:“大帅,吴老将军已经被闯贼下狱,刑法将死,吴家的宅子和财产也全被贼将刘宗敏没收了!”
吴三桂闻之,大怒,抽出案前的宝剑,一剑将案几砍成两段,仰头长叹说:“我吴三桂与闯贼势不两立,将来必亲手用弓弦勒死刘宗敏!”
此时,吴三桂对袁文弼的未卜先知能力大为惊叹,袁文弼像是诸葛亮转世,说北京城破、崇祯之死,不仅都猜中了结局,连时间一天都不差,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幸好袁文弼把陈圆圆和自己的兄弟、年幼的妹妹都救出了京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等到李自成派了使者带着吴襄的劝降信和四万两白银来到他的大营,他拆开信一看,上面确是他父亲吴襄的笔迹:“吾儿三桂,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尔父须臾,呜呼!识时务者,亦可以和变计矣。昔徐元直弃汉归魏,不为不忠;子胥违楚适吴,不为不孝。然已二者察之,为子胥难,为元直易,我为尔计,不若早降,不失通侯之赏,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持愤骄,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利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戳辱,身名俱丧,妻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速宜归顺,至嘱!至嘱!”
吴三桂看了书信,知道父亲吴襄在大狱中没有死,还在李自成手里。但明明父亲吴襄已经被刘宗敏严刑拷打,这封信中却对自己极尽威胁,让自己速宜归顺,这让吴三桂顿时觉得李自成是在愚弄自己,这书信绝对不是父亲的本意,他的脸色很不好看,随口问使者道:“听说我父亲已被权将军下狱,可有此事?”
李自成的使者见吴三桂看了信,笑道:“吴将军,太老将军已降天顺皇帝,极好看待,专等将军归顺,封平西侯,赏四万两金银和彩缎,切不要效周遇吉等,自取其祸。”
吴三桂现在手下精兵十万,太子还在自己手上,李自成招降,却连个王都不封,使者还出言欺骗和威胁,于是冲冠一怒,拍案叫道:“你们这些贼人,竟敢不说实话,如此小看和愚弄我吴三桂,来呀,将伪使者斩首示众。”
那名使者被五花大绑,急得满头大汗,道:“吴将军饶命,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太老将军前些日子确实被权将军下狱,不过现在皇上已经将他放出来了,还派了重兵看守,不让权将军骚扰。”
袁文弼这时就在吴三桂的大帐之中,咳嗽两声,道:“且慢!吴大帅,我有话说。”
吴三桂命人将李自成的使者绑了,推出帐外听候发落,然后将吴襄的信交给袁文弼过目。
袁文弼没有接信,就说:“我猜得没错的话,这封信是李自成的伪丞相牛金星的意思,吴老将军只是代笔。”
吴三桂道:“三桂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我父在李自成手里,如果不管不顾,三桂会落下不孝的千古罪名。”
袁文弼问道:“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人,也面临着着吴大帅这样的艰难抉择,他就是汉高祖刘邦。在孝子和江山之间,刘邦选择了江山,大帅将会选择什么?”
吴三桂沉默了一会,长叹一声,道:“自古忠孝难两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