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中,蔡邕府邸。
“文姬,昨日之事你怎么看?”蔡邕回到书房,这么说道。
站在蔡邕面前的是一个明眸皓齿的靓丽少女,约莫二八年华,一身青色裙衫,本就静美的神态,在古色古香的书房氛围里更是衬托的纤尘缥缈。
蔡琰淡淡一笑,轻轻拾起案几上的书简,“是个颇有才华的奇男子。”
“没有了吗?”蔡邕有些好奇道,她可是在后面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她因才气而闻名,但她也不是只懂得音律文书,自己是朝中大臣,自小便教的她读遍四书五经,常常评判二三事,对于看人,外内二在,这些还是能看得明白一二的。
蔡琰眉目微动,笑了笑,道:“那父亲想要我看出什么来?”
蔡邕抚了抚胡须,然后道:“你不觉得他的志气十分远大么?”
她仍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道:“父亲既然有了决断,又何必问我?”
蔡邕话语一噎,讪讪笑了下,“为父这不是来问问你的想法么。”
蔡琰展颜一笑,似乎是理所当然道:“父亲要去做什么就去做好了,文姬永远支持着父亲。”
蔡邕顿时长叹一声,“我蔡伯浥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娶了你娘亲。”
如今将要做出的抉择关乎整个家族,关乎整个大汉,自己死不足惜,将来功成垂败与否,自有史书记载,也好证明自己来过这个大汉。而自己的女儿,只会轻轻一笔带过,甚至连一点半墨都不会留下,身死神亡。所以即使还未作出抉择,他同样内疚不已,唯恐自己害死至亲骨肉,害死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儿。
似乎是谈及已故之人的缘故,蔡邕沧桑的老眼中流露出无限的缅怀,面容也逐渐呆滞起来。
他喃喃道:“我已经对不起你的娘亲了,但是我过发誓一定要照顾好你,如若你出了什么差错,那我万死不惜啊,到的下面我又有何面目去见你的娘亲?”
说着说着,他老眼泛起浑浊的泪水,哽咽不已。
谈及敬爱的母亲,蔡琰一直淡淡的面容此时再也维持不住了,立时哭出声来,双手掩面,轻泣不已。
蔡邕见状忙是将伤心的女儿挽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叹气安抚道:“哎,琰儿别哭,为父...”
一时间蔡邕也说不出什么恰当的安慰词句,只能一边拍着女儿的臂膀,一边自抹着泪水焦急着,宛如锅炉上的蚂蚁。
也不知过了多久,蔡琰缓缓停下哭泣,擦拭了下泪痕,强颜欢笑道:“孩儿都懂得,父亲尽管去做吧。”
声音轻轻的,可是其中的语气却是充斥着无与伦比的坚定。
见到蔡琰缓过神来,脸上扬起一丝苍白,显然伤心不已,便想说些什么喜气的事儿,转而想到什么,说道:“卫仲道那小子最近有来寻你吗?”
蔡琰原本苍白的脸庞,顿时扬起一丝晕红,她钻出父亲的怀抱,娇嗔道:“他来没来,女儿怎么知晓?”
早在一年多前,在卫家的求亲下,蔡邕就同意了这段姻缘,自此,卫仲道便隔三差五就借机会来蔡府,表面是切磋诗文,实际上只是为了多看文姬几眼。不过考虑到卫家是河东世家,有着很高的声望,自己女儿嫁过去,也不算亏待他。而且卫仲道这小子也算是眉清目秀,才华横溢之辈,自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最近听闻马腾把河东郡搅得天翻地覆,诸多反抗的世家都被他灭了门。卫家虽然暂时没有遭受飞来横祸,但也是危巢之下岂有累卵?所以这段时间他对此不再如以往般默认支持,本来成亲的日子,也被他想法子给拖延时间来。也怪不得他势利,他只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女儿出些不必要的差错。
蔡邕正了正神色,原本恢笑的语气瞬时转为严肃,“这段时间你就呆在家里,也不要参与进什么诗会了,我会让下人看紧点,不放闲杂人等进来。”
似乎是意识到自己语气有些严厉,连忙补救道:“文姬,你不要想太多,着实是近来有些不大太平,还是等一些日子比较好。”
蔡琰没有说什么,愣了下,随即沉下螓首,“女儿知道了。”
蔡邕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女儿这个模样,便把话语咽回肚子里去了。只是心中暗道:“对不起女儿,为父这都是为了你好。”
...
话说这边马超在赶去军营的路上,恰巧遇到了徐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