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逸是有自己的座位的,而众臣向皇帝谏言禅让帝位给楚逸时,坐着的楚逸闭目养神,根本就不说话,似乎没有听到这些大臣的谏言。
小皇帝答应了百官的奏请,第二日就下诏要求禅位于楚逸。
楚逸对此的回应自然是拒绝的,毕竟要按照规矩来,三辞嘛!
小皇帝心中冷哼,你要真不同意,大朝会时就可以直接拒绝了,现在装什么不想要帝位。
但是无论心中是如何想的,小皇帝还得老实地继续下诏。
九月初六,小皇帝再次下诏,要禅位于楚逸,这次一些太学学子以及学宫里的学子联名请求楚逸登基。
楚逸再次拒绝。
九月十五,小皇帝再次下诏,要求禅位于楚逸,这次许多地方官员和一些基层官员也开始上书请求楚逸登基。
楚逸第三次拒绝。
终于到了九月二十,小皇帝第四次下诏,这一次,全部的官员都上书请求楚逸为天下计,接受皇帝的禅让。
这一次,楚逸没有拒绝。
既然楚逸受诏了,礼部立即着手准备登基大典,楚逸的登基大典就定在了九月三十。
不过楚逸不是在临京城登基,临京城要改名为临恩城了,临恩城毕竟已经是边境了,作为都城并不合适。
而且临京城距离关南太远,当年大齐就是因为关南太远,不能很好管辖,关南也是最先出乱子的。
所以楚逸定都在江宁郡临元城。临元城所处地势比较好,当初大齐南迁,定都临元城也不是胡乱定的。加上临元城距离任何地方都算不上远,管辖起来也不吃力。
九月三十日,登基大典顺利进行,楚逸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年号武宁。
楚逸建立大周后,最重要的就是封赏了,必须要让这些拥戴楚逸的大臣知道楚逸登基对他们也是很有好处的。
第一个要封的就是小皇帝姜玉桓了,楚逸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性都会厚待小皇帝的,这点楚逸是没有异议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江玉桓为海陵王,世袭罔替,封于广陵郡海陵城,准在封地以天子仪仗祭祀大齐历代先帝,上表不用称臣,接诏不用下跪。”
楚逸很够意思,姜玉桓毕竟曾经是皇帝,还是楚逸的主君,楚逸并没有要求他下跪,算是给他这位亡国之君保留最后一丝尊严。
听到楚逸的这封诏书,姜玉桓也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要向楚逸下跪了,一位君王要向曾经的臣子下跪,那将是多么地羞耻。
难得的,姜玉桓对楚逸多了一份好感,转念一想,自己禅让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广陵郡是极富有的地方,既能产盐,粮食产量也极高,没有天灾,也少有人祸。
而封地在海陵城,这意味着海陵城的税收都是归姜玉桓所有的。对于姜玉桓来说没有任何的责任义务,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确实很难说这种日子不好。
“谢过陛下!”姜玉桓对楚逸鞠躬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骠骑将军卫冰为宣国公,世袭罔替。
敕封车骑将军孙道兴为郑国公,世袭罔替。
敕封前将军袁向勇为熙武公,世袭罔替。
敕封后将军东赟为武义公,世袭罔替。
敕封左将军车明业为安德公,世袭罔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