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看着眼前骨瘦嶙峋的太合道人。他的身体一直在不断地颤抖,极度衰弱的身体让他光是保持站立姿势就已经用尽全力了,但是他眼中的光芒却从未散去。他是清醒的,至少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清醒的。
“朕不太明白你所说话中含义,如果朕有如此才华志向,为何最终却不能如愿以偿?”李自成尽可能地平息自己内心的怒火,他半月前才在山海关外大破十几万联军,几日前正式在紫禁城登基称帝,一时间风光无限。而眼前的道士却告诉自己没有腾飞之命,按照他的理解就是自己这个皇帝位置是假的,他是伪皇。
“嘉靖年间的著名首辅大臣张璁共参加了八次会试方才一举高中,随后藉由大礼议正式成为朝中要人。若是张璁在第六次,或者第七次会试落榜后就没有再次入京备考,他还有可能在大礼议中大放光彩成为一方权臣吗?倘若张璁在第七次落榜后就此放弃而成为一普通官僚,那就是有登天之才而无凌天之命。”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朕会失败,对吗?”李自成死死地盯着太合道人,他虽然愤怒,但多年的从军生涯让他明白,眼下听这个道士的回答才是最优解。
“你失败也好,不失败也好,不在于我怎么看,而在于你自己内心判断。有些人图的一时温饱便善莫大焉,若是此人可以当上一城之首便是三生有幸了;反之,有些人科举对状元势在必得,倘若他最后只获得三甲末名,必然会痛心疾首,但对于无数学子来说此人已是胜利者。所以说,失败与否在你不在我。”
李自成听过他的解释之后既没有表现出支持,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现在摆在他心中的还有另一个问题,一个从他来到这座白云观后就涌现在心头的问题:为什么太合道人对他的态度如此奇怪,似是责怪他打搅了清修,又似乎时对他感到惋惜。
“道长似乎对朕有些惋惜啊,尤其是在知道朕的左眼失明之后更是笃定朕无腾飞之命。朕想要知道原因。”
老道士看着眼前英姿勃发的皇帝,此情此景与十七年前那位从兄长手中接过皇位的年轻人何其相似。他沉默了良久,最终还是将答案说了出来:“天命为王朝之生死线,天命行则王朝兴,天命覆则王朝覆。每到王朝末尾,天命总会由当朝皇帝转接于外人,譬如炀帝之于李世民,后周恭帝之于赵匡胤。天命失而复得者,唯有光武一人而已。”
“道长认为朕身上没有天命?”
老道士摇摇头,接着解释道:“你身上是有天命的,或者说这天命本就属于你。但可惜的地方在于,寻常人难以承受天命,一旦五脏六腑受损便无法完整承接天命,你的天命在开封之战损失左眼之后有一部分被强行撕扯下来了。”
“没有办法可以弥补吗?”
“你看那破碎的三清塑像,它们还能复归如常吗?”
“那你的意思是没有机会了?”
“呵呵,那我一穷酸道士就不知道了。”老道士嘿嘿笑道,他的声音有些嘶哑,配合上室外的雨声,不禁让人联想到窝藏深山的古老妖怪,阴森,以玩弄他人为乐。
李自成身旁的侍卫上前逼近道:“快说。你这该死的妖道,若不解释清楚,我等将就此将你格杀。”说罢,两人将佩剑交叉在太合道人的脖颈,时刻准备将他斩杀。
“不必,你们两个还是将剑收回来吧。多谢道长指教,朕还有一问,道长能否向朕指明路,朕的天命现在在于何处?”李自成制止道。
两个侍卫听闻皇帝旨意也是解除了对太合道人的威胁,这才让老道士喘了口气。他缓缓地坐下,面朝三清像对李自成说道:“如今天命一分为二,一份在你,另一份就不清楚了,只能探明在南方某处且本人为大明宗室。剩余的事老道也无以为继了。”
李自成思忖了片刻,重新走到太合道人面前问道:“道长看来显然是相信命运的吧。”
“我自然是相信的,关于我说的话,你相信与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有时我的预言也会出错。”老道士看着居高临下的李自成,冷淡回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