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下的庄子每隔十天就会非常的热闹,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来这里赶集,燕王府也会在每旬的第一天,准许外乡人进入庄子交易。庄子中间的那条土路早就被水泥路面代替,为了方便乡民摆摊,燕王府特意把这条路修得非常宽阔。
初春的第一场小雨如丝,如雾,下的不急不慢,所谓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就是如此。天上的小雨浇不灭乡民的交易热情。除了燕王府门口没有摆摊的,剩下的街道就被摆摊的乡民占得满满的,卖肉的,卖布的,卖萝卜的,卖胡饼的,买小银饰的,有用驴子驮着一口袋粮食来粜卖的,也有牵着羊,带着鸡,拎着鸡蛋的庄户。
卖莲菜的早就不新鲜了,现在新鲜的是几个长安城里的大铺子摆下的摊子,廉价的首饰卖的最好,看着朴实的农户从怀里掏出还带着体温的铜钱送到掌柜的手里,胖胖的掌柜就笑眯眯的说声谢,顺了从摊子上拿起一个廉价的小挂件,和农户选购的首饰一起用小块的绸布包好,双手递给农户。
瞧着密密麻麻的人群,感受着手上铜钱的体温,胖掌柜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在这个庄子开一间铺子,这里的农户都买得起首饰,相必其他的东西在这里也会有人来买吧?再说了山上还住着几十家豪门呢,看看旁边同样忙碌的对手,暗暗下定了决心。他瞅着无数挑着担子卖胭脂水粉,针头线脑的货郎,见他们被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围得严严实实的,心里就高兴,下次再开集市,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就应该成为自家的客人了吗。
粗壮的屠夫挥舞着手里的砍刀,重重的一刀就把两根猪大骨从中间劈开,用荷叶一包就顺手抛进农妇的竹篮,张开满是血渍油腻的大手向农妇叫唤:“三文钱,这大骨头给小子熬汤最好,那看俺这身板就是大骨头汤催出来的,这可是孙老神仙的不传秘技。”
“你就吹吧,庄子上的集市才开了四个月,孙老神仙还在边关,孙老神仙哪来的功夫教你。”说完,从荷包里掏出三文钱丢在屠夫的大手上,撇着嘴笑骂他胡咧咧。惹得其他等着买肉的人一阵笑话。
屠夫一句脏话就骂了出去,结果惹来无数回骂,闪避了两颗烂萝卜的袭击,笑着低下头继续卖自己案子上的猪肉。
十一岁的李治正在巡视他盖的房子,一座座被刷成白色的小楼掩映在青松翠柏中,显得格外优雅。楼顶是红色的砖瓦,不像皇宫里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这也难怪,一个是红砖砌成的,一个是青砖盖的,自然不同。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一号楼被太上皇李渊霸占了,没给一文钱,李佑早就告诉过李治,房子他们家谁要都可以给,就是得付钱,要不然房钱就需要李恪垫付。
李治快要愁死了,李佑马上就要回来了,房钱只要回来六成,书院的先生们不算,这房子本来就是给他们盖的。李纲老先生早在房子盖成的第二个月就把家从京城搬到了书院十号楼,那是一座最美的楼房,屋子里贴满了瓷砖,地上铺设着松木地板,光漆就刷了六遍,雕花的门窗古朴典雅,房顶上安着琉璃吊灯,一到天黑用绞盘把吊灯放下来,点上油灯,满室生辉,油烟还不呛人,公输家的人想了一个好办法,加了一个小烟囱,油烟全部被吸出室外,家具非常的简朴,就不是准备给主人家用的,是用来换的,不管是谁,见到这么好的屋子,再看看寒酸的家具,都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换掉,只是用这些家具不用付钱,要换家具,就需要另外加钱了。
有笑眯眯的商贾登门,拿着一大摞子漂亮的图片让主人家选,如果不放心,还有专门装扮好的样板房让主人家参观,塞着厚厚一层羊毛的软椅,名贵木料打造的椅子,锦墩,西域运来的地毯,样子奇特的案几,细心的商家连雕花的木床都准备好了。
这房子谁看谁眼红,李纲老先生的全部身家投进去,才把新家装扮好,装扮房子的价格远比房子本身更贵。当老先生志得意满的歪躺在软椅上,看着窗外的山景,忽然跳了起来,大叫一声:“上当了”,惊得坐在壁炉前绣花的老妻差点坐地上,连声埋怨老头子:“老了,老了,还没有一点老人的样子,一惊一乍的,毛毛糙糙。”
被李纲训斥一顿:“妇道人家知道什么,这座楼的费用不过三百贯上下,老夫买家里的用具足足花了七百贯,李佑这小子,没有两倍的赚头,他会做?也就是说,他把盖楼的钱,还有家具钱,统统赚了回去,说不定还有剩余,还让老夫觉得他为了书院下了血本,这些原本就该是老夫的。赚了老夫的钱,还让老夫感激他,这个天杀的小混蛋!可怜老夫一生的私蓄就这样进了虎口。”
李老夫人看看地板上厚厚的地毯,再看看头顶光华四射的琉璃灯,再瞅瞅那座阁楼一般的床榻,那一样不是大价钱才能置办下来,七百贯这还是燕王府管家看在老头子是书院祭酒的份上给的优惠价,李老夫人觉得千值万值了,尤其是那张雕花的大床,睡在上面就像躺在云端,家里那张硬硬的床榻早就该扔掉了。撇撇嘴,觉得老头子是小气劲发作了。
“好了,好了,等燕王回来,你再好好教训他,他年纪还小,慢慢改过来就是了。”李老夫人哄着老李纲,老小孩,老小孩嘛,这是需要哄的,这才让他安静下来。虽然嘴里说着要李佑好看的的狠话,脸上笑意却浮现了上来。
把房子建在大瀑布边上这个臭主意是李治的,山脚下的地皮实在是不够了,建筑材料还剩下许多,于是他就自作主张在瀑布旁边的空地上也盖了一栋。
站在房子外面听着轰隆隆的的流水声,李治就想给自己的脑袋来一锤子,有什么人喜欢整天听噪音?想到李佑说作为建筑商,卖不出去的房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卖给自己,这是一个原则,李治一想到自己在书院的两年间需要无休止的听噪音,脑仁子都疼,趁着有使者去草原,把自己的担忧一五一十的讲给李佑听,自己需要他的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