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清晨,山口关却忽然城门大开,城内驻军鱼贯而出,4000余人声势滔天,浩浩荡荡向东南方扑杀而去。
不知情的百姓,顿时对此议论纷纷。不过山口关守将杨继林此时却很享受众人的目光。他高高站在战辇之上,身穿闪亮的精钢战甲,目视下方大军,显得极为意气风发。
杨继林本来并无多少学术,但却朝中有人,多年来担任山口关守军主将,统军5000余人。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不受管制约束,又不愁敌人来犯,简直不要太快活。
只是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也显得十分无聊。杨继林没事的时候,偶尔也喜欢登上关口城楼,向西远眺混乱之域,幻想着若有一日混乱之域的大军来犯,自己领军迎头抗击,将敌人一溃千里,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
然而,杨继林还没等到混乱之域的大军来犯,却接到了领军镇压国内叛乱的命令。那一刻,杨继林真想烧香拜佛,真是老天有眼,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期盼。
在杨继林看来,黎彬的“叛军”不外就是一个笑话,只能给人带来欢乐。
他们只是一些匪寇与农民临时凑成的乌合之众,不但实力弱小,更为可笑的是居然还夹带着上百名女兵,而且还有一个女子身居高位。杨继林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过女人还能从军的,简直荒谬之极。
此外,黎彬的“叛军”仅仅只有1500余人,居然还胆敢攻城略地,分兵两个城池,这更是兵家大忌。本来就先天实力不足,分兵之后每个城池只有700余人,面对大军讨伐简直就是找死。
对于这样的对手,要不是害怕黎彬逃逸,杨继林甚至连斥候都懒得派出去。不过,斥候连番传讯回来,高平县与泗水县两座城池已经连日闭城,任何人不得出入,而且斥候在城外还能见到黎彬的人民军在城头巡逻,应该还没有弃城逃跑。
杨继林听到消息,料定黎彬是妄图闭城凭借城墙固守,真是无知、自大之极。自己此番大军出征,定然就是手到擒来,没有丝毫悬念。他心里寻思着,一定要将“叛军”斩尽杀绝,不放过一兵一卒。
唯一让杨继林感到不满的是,自己这一支军队只是步兵,行军速度并不快。自山口关到高平县共有200余里,即便如何赶路,也需要两日的时间。
虽然自己乘坐战辇并不需要亲自走路,但耐不住自己心中兴奋难耐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继林直接选定了那条更短的直路行军,根本不考虑绕道北山县县城。顶多回程的时候,再绕路过去“拜访”一番。
接近日落的时候,副将邱嘉淦策马来到战辇旁,对杨继林拱手道:“将军,现在天色渐晚,请将军指示,大军在哪里安营过夜?”
杨继林看了一下天色和周边环境,略一思忖道:“还有10里就到卧牛坡了,那里地形开阔,水源充足,正好合适。就定在那里吧。”
邱嘉淦应诺,转身安排去了。一个小时之后,大军便来到了卧牛坡之上,选定了一处比较干燥的草地作为营地。在邱嘉淦的主持之下,大军分工合作,支帐篷、伐木修建栅栏等防御工事,忙得不亦乐乎。 w.nsh
由于只需要临时度过一夜,为了减轻修建防御工事的工作量,营地规模建造得并不大,方圆只有直径300余米,400余顶帐篷环绕排成3个同心圆,除了同心圆中间的环形过道之外,成放射线走向还留有几条连贯的缺口作为出去营地的通道。帐篷之外,隔开30余米,再用木栅栏环绕一圈作为防御,整个营地便算搭建完毕。
搭锅造饭吃过,已经夜幕降临。由于大军已经赶了一整天的路,早已疲惫不堪。除了少量负责守夜巡逻的士兵,其余的都早早回到帐篷之中,沉沉入睡了。
夜色渐深。
由于此时正是六月底,并无月亮,加之卧牛山地处荒野,四处并无人家,除了杨继林大军营地中照明用的火盆,以及天上点点星光,黑暗早已吞噬了一切。
不知何时,山间渐渐起了些清风,一些昼伏夜出的不知名动物在山里发出凄清的叫声,在清风中显得分外的悠扬绵长。
这时,距离军营一百余米外的草丛之中,忽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紧接着,几个人影从无边的黑暗之中冒了出来。
看着前方的那处军营,其中一人笑道:“居然用这种同心圆环的形式搭建帐篷、布置军营,真是不作不死。”
另一人也笑道:“嘿嘿,哥,你以为谁都知道你会这么阴险么?”
前面那人佯怒道:“呸!这叫计谋好不好?兵不厌诈!”
另一人只是笑一下,道:“今晚的‘焰火晚会’,必定十分精彩。我已经快等不及了!”
“哈哈!好戏马上要开始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