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了北方4县,并且收编了1100余人的人民军第二团,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廖根生说道:“现在北方4县已经没有任何军事势力可以威胁到我们了。但是还有一件事要解决。”
黎彬闻言,笑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们的老本行啊!”
廖根生道:“正是。现在北方4县的武装势力,就只剩北山县与泗水县的匪寇势力了(山口关因为先前有5000驻军的原因,没人敢触龙须,故而山口关倒没有匪寇势力),目前加起来还有50多处,3000多人。尤其是泗水县,位于4个郡的交汇处,匪寇可不少。”
黎彬想了想,道:“等会你拟一份招安书派人送去各处匪寇山寨。愿意改过自新、接受收编的,我们都接受。不愿意的,就留给准特种部队和那几支尖兵排当做练手用吧。不管从百姓的角度来看,还是军事安全的角度来看,都要将他们斩草除根。”
虽然两个县的匪寇势力还不少,总人数跟人民军的总人数相当。但他们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盟,只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跟组织严密的人民军相提并论。而且,这些匪寇都没有经受过正规的训练,欺压百姓还可以,但在黎彬的准特种部队以及各个尖兵排面前,连看都不够看。
因此,廖根生根本没有任何担忧,说道:“好。”
黎彬想了想,补充道:“愿意接受收编的那些匪寇势力的当家首领,经过思想教育和强化训练之后,若表现不错,可以适当安排他们担任基层军官,班长以上,副连长以下。你跟他们讲述清楚,人民军发展迅猛,职位空缺极多。只要他们诚心为民、忠心拥军,立下赫赫战功,那就不愁没有提拔升迁的空间。不管怎样,加入人民军总比守着他们那一亩三分地强。”
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人际交往就那么点事。虽然人民军远远比匪寇强势,但人民军刚刚又占领了淮西郡的两个县,还灭了对方5000人的大军,黎彬已经可以想象得到郡守邓伟勇会暴怒成什么样的地步。第二次围剿必将接踵而来,留给剿匪队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形势比人强。碾杀一个蚂蚁尚且还需要跺一跺脚,但黎彬现在甚至连跺一跺脚的时间都没有。如果能招安这些匪寇,黎彬也不愿意跟他们大动干戈。
而且,黎彬的人民军发展太快,缺乏合格的士兵,更缺乏合格的基层军官。那些匪寇首领,既然能够组织起一个匪寇势力,说明他们怎么也算有几把刷子的。只要对他们进行一番思想教育,让他们改过自新,那么他们就是目前条件下最好的基层军官。
廖根生应诺一声,也感慨道:“现在我们地域是广阔了,但士兵还是太少,分身乏术。而且淮西郡对我们的第二次围剿在即,大军当头,若能和平招安这些匪寇,自然最好。给他们担任军官的机会,应该对他们有较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能顺利接下这第二次围剿而不死,我相信这些匪寇都会选择过来归降。”
一起开会的孙志才,闻言也说道:“这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缺乏地方部队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兵力,既要在前线作战,又要在后方守卫住几座城池,早已经分身乏术,更顾不到乡镇、村庄这些地方。这才是那些匪寇还能存活到现在的根源。”
黎彬点点头,想了片刻,向廖根生问道:“300名士兵下乡组织抗旱救灾以及发展兵力的事情,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
自从8天前郭师爷给剿匪队设局,致使泗水县坡底村200余名乡亲前来求救以后,黎彬便派出了300名士兵下乡安抚百姓,组织百姓抗旱救灾,并且为剿匪队发展兵丁。这件事一直都是廖根生在负责。黎彬这几日忙着反围剿战争,倒也没有过多关注。
廖根生闻言,道:“现在快到了秋季播种的时候,百姓都十分关注抗旱之事,整体上进展良好。在我们的组织发动之下,大部分村庄都已经挖了井,正在建造抽水车。有些地方进展快的,已经能抽水了。”
黎彬问道:“出水量够不够?能不能保证秋季播种?”
廖根生摇摇头,说道:“还是不行,主要是耕牛不够用。现在既需要耕牛翻耕田地,又要耕牛去拉抽水车,根本忙不过来。我估计能保下40%的田地都算不错了。”
黎彬闻言,叹了口气。没有机械,只靠人力、家畜,生产效率实在太低下了。他心里寻思着,还得往铁巧手那边去一趟。十几天之前,铁巧手在黎彬的理论研究之下,已经成功研制出L-14型蒸汽机。
黎彬当时就让铁巧手利用这种蒸汽机作为动力,研发蒸汽抽水机。一旦研发成功,到时就可以建厂生产,然后投入到抗旱救灾上面去。到时,只需要烧煤驱动蒸汽机,就能源源不断地抽水灌溉田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