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大惊,看向易学道:
“军师,我军该如何行动?”
易学马上开口道:
“上策,马上向太昊宗营地方向撤退,与太昊宗合营。
下策,兵分两路,一路由大王率领前往赵军营救,一路由我带领直插阳泉郡郡城。
若大王选择下策的话,大王此去营救赵军,必定经过孟河谷,若一个小时没有突破孟河谷,就立即向太昊宗方向撤退,切忌恋战”
燕太子丹疑惑的开口道:
“一个小时内没有突破为何要撤军?”
易学解释道:
“因为,赵军最多能守一个小时。”
燕太子丹惊讶道:
“赵军数百万之众,能战之兵四十万有余,只能守一个小时。”
易学道:
“秦军精锐,若没有城墙阻挡,一个冲锋下,赵军就该溃败了。”
“你的意思是赵军中有内应会打开城门?”燕太子丹
易学点点头,道:
“若长孙伯勇当权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赵军并非由长孙伯勇这样的人所掌控。
再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破裂。”
燕太子丹又看向易学道:
“军师的意思是赵军中有秦军细作?”
易学点了点头。
燕太子丹忙问道:
“那我军中是否有秦军的细作?”
易学笑着道:
“大王勿忧,这秦军的细作,我燕军肯定是有的,偌大燕军怎么可能容不下几个乔装打扮的秦军探子。
但大王放心,这些秦军探子只是个别人,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大王,这上下两策,你选上下两策,哪一策呢?”
燕太子略微斟酌道:
“秦军有埋伏,我军定然不能在一个小时内突破,还是尽快移营吧,我选上策。”
“诺。”易学
随后,易学转身露出了一个令人意味深长微笑。
......
而此时栗瑜已经率领秦军抵达了赵军营盘之下。
栗瑜命令道:
三军围攻东、南、北三面城池。
随即,九万天雄军精锐,对赵军营盘展开了三面围攻。
栗瑜北面坐镇,看着三万天雄军将士组成“破城阵”,对赵军营盘发动猛烈进攻。
破城阵,顾名思义,由十大千夫长执掌阵旗,万夫长执掌阵盘,以万军气血凝聚硕大的气血破城锤,对城门或者城墙发动猛攻。
只见,北面城墙下,三把三十米高的巨大血色攻城锤。
东,南面俱有三把三十米高的巨大血色攻城锤。
一锤一锤,遵循着秦军的鼓声,敲击着赵军的营盘。
赵军营盘,用海量的灵石激活城墙阵纹,形成一层淡黄色的光幕抵挡着血色攻城锤的敲击。
光幕里飞出无数小车般大小的巨石、闪烁着光芒的弩箭,如雨点般招呼着远道而来的秦军。
沸腾的气血将巨石,弩箭大大削弱,无法给秦军带来太大伤害。
但在阵法波动时,也有秦军倒在了巨石和弩箭之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