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清风解心劳,
燕衔春泥筑金巢。
百姓开颜挂红绦,
胜似夏花满树梢。
市井小巷,一首儿歌悄然盛行。歌词浅显易懂,表面上描写春回大地的惬意景象,实际上却是写一个人。
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正是“飞燕百胜”。飞燕是盗贼吗?答案是肯定的,他最少具备这个身份。百姓为何又写出这样的儿歌呢?因为飞燕是个侠盗,还是个技艺高超的侠盗。
每次他盯住一个大户,总是要事先做些调查,知道这人作恶多端,才会决定下手。每次行窃前,还会事先留下字迹,比如:今夜子时,飞燕来取黄金千两。仿佛不是行窃,倒像是老友要来叙话,顺带拿些东西。
这本来是很愚蠢的做法,抢东西还提前告诉一下,那不是自找麻烦吗?人家可以报官,可以提前防备,总不至于就这样被人把东西盗了去吧?可事实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也都做了,竟然没人能拦得住他。
起初,人们谈到这件事,都觉得可笑,可是一次、两次、三次、四次,飞燕的案件越来越多,这些行为不端的有钱人家,就慢慢变得谈虎色变了。谁也不知道飞燕是怎么得逞的,因为任何被窃的人家,都不愿意提起这件事。一来,他们被盗的钱财来历不明,不愿细说,二来,这也是非常丢脸的事情。更有些人家被盗了也不提,就当没有这回事。
所以飞燕虽然干了几百个案子,传出来的只有少许。可就是这少许的几十起,已经足够让这些贪官污吏心惊胆战了。
飞燕盗了钱财,又把十之八九送还给百姓,百姓感激,这才有了一首歌儿,祝他百战百胜。而燕衔春泥筑金巢,也是指实实在在的金子。
不过说来也怪,飞燕虽然敢留名盗窃,却不愿在百姓面前露面,都是趁着夜色把财宝扔进百姓的家里,然后一阵风一样离开,所以干了几年劫富济贫的事儿,却没人见过他。
所以大家知道的只有他的盗名飞燕,却不知道他的真名叫褚燕。有一天,飞燕喝多了去行窃,结果被捕。侠盗终归是盗,有时候行窃成了一种习惯,他这次喝得兴起,随手一干,事先也没留名。当问到他姓名的时候,他顺口说了褚燕,也没人怀疑他就是飞燕。
中山国的大牢异常坚固,守卫森严,想要全身而退,即便是褚燕,也不敢贸然而为。
四五个狱卒压着几个新抓到的犯人走进了大牢。
一名狱卒抱怨地说:“上面来个令,咱们就得忙得跟孙子一样,抓飞燕?飞燕是咱们能抓到的吗?”
另一名狱卒说:“让你干啥你就干呗,你说这么多,不是还得跟孙子一样?”
那名狱卒说:“那不一样,我不说我憋得慌。身子都不是自己的了,嘴上还不能痛快痛快?”
第二个狱卒说:“你这张嘴,也不见得就是你的,你要是老这么胡说八道,指不定哪天就是一顿板子。”
先一名狱卒有些气愤:“老子发几句牢骚,碍着你什么事了?轮得着你教育我?”
第二个狱卒说:“别老子老子的,我可不吃你这套。我说你是为了你好,你要是他妈好赖不分,我都懒得理你。”
先一名狱卒还想发作,可是琢磨了一下,觉得这话有理,于是堆出一脸媚笑说:“别的,哥哥,咱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互相还得照应点不是?”
他们推推搡搡地把犯人关进牢里,上了铁锁,倒了碗水,围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李大哥啊,刚才是小弟不好,说话太冲,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第一个说话的狱卒率先开口。
那个被他称为李大哥的人,就是刚刚教育了他的人,笑了笑说:“自家兄弟,心直口快,我能计较吗?”
“豪爽!”第一个狱卒夸赞道,“既然如此。”他的表情瞬间变得**起来,“哥哥能教小弟个事吗?”
看他这么笑,李狱卒已经猜到了大概,也跟着淫笑起来:“啥事?又是小香玉的事?”
那狱卒笑了笑说:“啥都瞒不过大哥啊。我就是想知道,小香玉为啥每次看见你,都跟看见干爹一样手舞足蹈的。每次看见我,就跟看见债主一样,到处找缝躲?”
李狱卒呵呵干笑两声:“梁子啊,这可是本事啊,一般人我可不能教。”
梁子马上心痒难耐地说:“哥哥啊,我不是外人啊,你就教教我吧。咱这一天天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指不定哪天人就没了。活着的时候不能快活快活,死了做鬼都冤啊。”
李狱卒笑了笑说:“倒也不是不能教,不过怎么也得两瓶杜康吧?”说完伸出两个手指,在梁子面前晃了晃。
“哎呀。”梁子有些为难,“那可不便宜啊。能不能通融通融?”
李狱卒啐了口涂抹:“通融?看你这小家子气,小香玉能看上你就怪了。”
听他这么说,梁子咬了咬牙道:“好,为了小香玉,我也豁出去了,两瓶杜康,这就给您办了。”
李狱卒笑了笑说:“两瓶酒就要我的招数,那也是便宜你了,不过谁叫你是我兄弟呢?就这么定了。”
梁子马上满脸堆笑,眼睛都挤成一条缝了:“哎哟,哥哥哎,你是我亲哥啊。”
他看了看身边,发现那个刚来不久的狱卒,便冲他喊了句:“小兄弟,过来。”
那狱卒正在打扫,听见叫他便马上跑过来问:“两位大哥,有什么事?”
梁子趾高气扬地问:“你叫什么名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