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邈吟:“窗外桂花秀——”
沈玉吟:“院中泉水流——”
孔熙吟:“清风穿堂过——”
林幸还在踱步思索。
他暗想着:前三句都是写景,第四句若还是景,未免落了下乘,应该是要抒情才比较妥当。而且还不能是胡乱感慨一通,必须要与上一句“清风穿堂过”相协调,此外要是能够兼顾前面两句就更好。究竟该如何做呢?
想着想着,林幸步子不禁意的一步一步迈出去,不知不觉的竟已经走了五步之多,不过就在这时,林幸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一句与秋天有关的名句出来,放在这里倒是正合适。
为了制造悬念,林幸故意往前又走了一步,第六步了,众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尤其是寒门学子这一边,眼看着林幸似乎又要往前再迈出一步的架势,都吓了一跳,有人欲要提醒林幸,但又害怕出声后打断了他的思绪,反而不妥。
连顾恺之、丁春秋、徐邈,还有在座的陆葳蕤、张彤云、全芷晴等人,也为其捏了一把汗,众人都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拳头,屏住呼吸……
就在这时,林幸果然又是一步跨出,第七步了,不过这一步跨出之后,他总算是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满面微笑之色的抬起头来,朗声吟道:“天凉好个秋——”
顾恺之等人齐齐的大松了一口气。
“好!”“妙绝!”
一帮寒门学子中立即采声雷动!
有人点评道:“好一句‘天凉好个秋’!这其中,‘天凉’一词承接上文。与上一句清风穿堂过的语义相合,‘好个秋’则直接点明主题,将前三句对景物的描摹都凝聚在了‘秋’这个点上,在全诗中有画龙点睛之妙。使整首诗的品质都上升了一个层次,真乃佳句!”
士族子弟那一边,也有人将四句诗都笔录了下来,此时正一句一句的念道:
“窗外桂花秀,
院中泉水流。
清风穿堂过,
天凉好个秋。
好诗!真正是好诗!”
又有人道:“此四人诗才皆是不凡啊,这一轮看来是不相上下了。”
另外一人接口道:“是啊,是啊。这首诗我回去得背下来,以后每逢秋日,便可拿出来吟一吟,定可让那些没听过的人大吃一惊。”
“咦。善宅兄居然与我相当一块去了,你我真是志同道合啊,哈哈。”
“哈哈,失敬,失敬。”
……
林幸此时早已退回到顾恺之身边。与其相视而笑。
徐邈心有余悸的道:“幸之兄,以你之才,恐怕五步之内就应该已经想好了吧?何必却非要走到七步,故意吓唬我等呢。还真是被你吓一跳!”
林幸呵呵淡笑道:“制造悬念嘛。这样会变得更有趣,而且。也可以给长康和春秋二人多留一些思考时间。”
徐邈听了不由望向丁春秋和顾恺之那一边,见两人果然都在低头思索。这才有些恍然的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幸之兄真是顾虑周祥了。说起来,幸之这一句‘天凉好个秋’真是绝妙不凡啊。”
林幸只是笑着谦称哪里哪里。
这“天凉好个秋”本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名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原文中是词人为了表现那种“欲说还休”的感受,为了掩盖内心的愁苦,故意不说愁而说秋。
不过林幸如今将这词句用在诗中,抛却了原诗中沉淀在语句之后的那种沉重感,将其变为了仅仅为赞美秋天、表达畅快心情的一句诗句,倒也堪称绝妙。
到此,林幸这一组的诗句就作完了,的确算是打了个平手。
下面一组,就应该是贺涛、顾恺之、陆禽、丁春秋四人依次登场了。
丁春秋此时正眉头紧皱,抓紧时间,绞尽脑汁的苦想着一些咏秋的佳句,以作为借鉴。
贺涛一眼瞥见了丁春秋的样子,暗暗冷笑,不欲给其时间多想,便大步走出,声音朗朗的道:“该我了。同是吟秋,且听我换个风格。”说罢快步向前走了两步,便停下脚步,抬头吟道:“清秋冷肃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