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灵魂”的频率
透过办公室前面洁净的玻璃隔墙,是宽敞的实验室。实验室正中间,固定着一个巨大而精细的蛋白质立体模型。各种伺服系统密密麻麻地围绕在它的旁边。
说是模型,还真有点不准确。因为这是夏珊珊从培养出的“夏峦襄”身上,摄取的一部分最具活动性的蛋白质。她先是通过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获得了准确无误的空间结构。经过电化学分析,用高速电脑重建了它的物理化学模型。然后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分辨3D打印机,将其按1:10^32的比例仿真出来的。这让她得以在宏观尺度下,清楚地观测蛋白质的动态行为。
蛋白质的基准频谱类似于物体的固有频率——就像你敲一下任何东西,都会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一样。当然,那是机械频率。而蛋白质基准频谱是复杂的电磁机械等复合运动频谱。
当任为海提出这个概念时,夏珊珊心头为之一亮。的确,在生物学领域,人们对蛋白质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其分子特性、空间结构和生化功能。而对于它们的物理特性,尤其是物理动态特性的研究少之又少。
为了破译从“夏峦襄”生物体上获得的大量信息,需要测定其相关的基准频谱,这是当下研究的当务之急。夏珊珊很快就做好了先从宏观角度找出测定方法的准备——就是这个眼前巨大的高仿真蛋白质。
在做这个高仿真宏观蛋白质模型时,夏珊珊很自然地联想到最近一直困惑她的问题:蛋白质有记忆能力吗?她认为应该有。因为如果不是蛋白质具有容量极其巨大的记忆能力,何以能解释由基因合成的蛋白质,能向她传递海量的信息。
所以,这一次在测定蛋白质基准频谱的同时,她需要同时揭开蛋白质海量记忆之谜。现在她精心设计的这个宏观仿真实验,就是希望一方面找到研究蛋白质动态物理性质的方法,同时解决其记忆载体在那里的问题。
今晚,她要通过这个现代科技造就的科学“工艺品”,尝试着验证她对蛋白质记忆方式的理论认识。
夏珊珊将咖啡喝完后,用电脑通过密密麻麻、细如发丝的常温超导陶瓷线,激活了这个“蛋白质”。然后她向其输入了一组最简单的微扰特征频率矩阵。高分辨率的超高速摄像机和各种传感器随之有条不紊地记录着这个巨大“蛋白质”的行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