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程普、孙权等人在江淮兴兵,江北那边一时热闹了不少,广陵太守陈登亲冒箭矢,领着城中的百姓上城楼抵御江东之兵,合肥守将乐就则深沟高垒,以敌即将到来的程普、黄盖之众。
而此时长江南岸,也并没有平静多少,鄱阳这屁大点地方,孙策手下的江东豪杰近乎尽半都在于此,蒋钦甚至已经领兵进驻彭泽,城中亦多屯粮草器械。因为按照周瑜原先的设想,他们是先打算灭掉袁术,拿下庐江,然后就可以沿陆路取江淮,又或者沿江取江夏,只可惜被杨恒给抢先一步。
此时的郡衙府内,孙策正与诸将饮酒取乐,随后周泰自外面匆匆而来,禀报道:“启禀主公,探马来报,张辽大军已经前往合肥,其余兵马亦陆续往东而去。”
孙策听完,抚掌大笑道:“公瑾之计已成,庐江已是吾囊中之物矣!”
众人随之道贺,周瑜问道:“庐江各处,由谁镇守?”
“皖城由张辽部将方凯镇守,张勋守宿松,刘勋守望江,兵马皆不过数千。”周泰回道。
周瑜笑道:“此皆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陈武道:“主公何不趁此机会,引兵杀过江去,拿了庐江,再西取江夏,荆襄可图也!”
孙策此时已有取庐江之意,便看向周瑜,问道:“公瑾之意如何?”
不过,周瑜并没有回答,反而问周泰:“张辽驰援合肥,必然要过桐城,可曾发现其大军?皖城之中,动静如何?”
周泰道:“未曾发现张辽大军,只知其在五天前便已往合肥去了,至于行至何处,尚无探马来报。皖城之中兵马不足万人,不过剧城中细作来报,太守杨弘派人在城外砍伐树木,挖掘岩石,屯于城楼之上,似乎要做守城之用。”
周瑜生疑道:“杨弘莫非知晓吾欲取庐江,故而造这些擂石滚木,以守皖城?”
见他脸色凝重,孙策连忙问道:“杨弘兵马不过数千,即便有所防范,又有何惧?”
周瑜道:“程普、黄盖二将取合肥,张辽引兵驰援,日夜急行,应早已过了桐城,如今却迟迟未得消息。皖城之中兵马虽少,杨弘却令人作守城之状,此事太过蹊跷。”
董袭问道:“那又如何?待主公引大军渡江,凭他区区几千人马,又有何妨?”
“倘若张辽未走,皖城未懈,又当如何?”周瑜冷冷道:“吾料张辽军中有智谋之士,已看破吾计。彼令张辽引兵东去,诱我军攻城,他却于城外埋下伏兵,再令人袭粮草要道,一番大战下来,纵然杀不尽我江东子弟,亦可让伯符三年之内不敢北顾。”
孙策问道:“那依贤弟之意,当如何?”
“不若将计就计,给刘备长点记性。”周瑜缓缓斟了一杯酒,云淡风轻道。
如今,且不说周瑜这边如何算计杨恒,皖城之中,杨恒却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单等周瑜来送死。汉末三国时期,物资极为匮乏,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没有,所以这些年来杨恒都是靠读兵书来混日子的。毕竟没过真才实学可不行,单纯做个神棍,是很容易穿帮的。
站在先知的角度上,固然为杨恒塑造神机妙算的军师形象提供了不少便利,但真要细品起来,不管是劝袁术称帝,还是在计取临淄,都算得上是实打实地计谋了。
也正因为有了前面几次的胜利,即便是面对江东周郎,他现在也有没有一丝惧意。不仅如此他,他还感到一丝兴奋,因为如果自己赢了周瑜,那么就表示自己已经跻身一流谋士之列,以后面对郭嘉、田丰之流,那也是不慌的。
而就在他一心钻研庐江周围的山川地形的时候,便有小卒进来禀报,说是彭泽已经进驻了许多军马,江口也陆续出现了军情。他当然知道彭泽是什么地方,孙策要取庐江,一定会在这里屯粮,毕竟离皖城近,还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
不过,杨恒也早早地就盯上了这里,已经让甘宁与梁纲悄悄伏兵于望江口岸,一旦他们北上攻庐江,他便令二人引兵取彭泽,烧毁孙策军的粮草。而叶堑也与陈兰、雷薄一道,引兵隐蔽于江畔,待皖城之战爆发,便顺江而入鄱阳湖,拆了孙策的水晶,一举歼灭江东精锐。
此次孙策军的先锋乃是孙坚旧部韩当,副将则是新近投奔过来的陈武,二人引着万余兵马经长江渡口登岸,期间也并未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事实上,杨恒也没打算做阻击,毕竟他要营造一个庐江空虚的假象给孙策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