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次日早会。
专案组专门讨论了我的分析报告。由于这相当于对案件性质的最终定性,所以包括总局局长张亮等市局有关领导都悉数到会。
不出所料,报告刚读到一半,李副局和刘富城等人就已经按捺不住打断了我,对报告的客观性提出强烈质疑。周紫涵忍着气提议让我先把报告读完,而我也耐着性子对所质疑的问题逐一做出解释。但由于情感上拒绝接受,李副局等人一时间根本无法冷静下来,会场的气氛开始陷入焦灼。
此时,突然一位警员闯进会议室,径直奔向张局长,在其的耳边低语了一阵子。听着这位警员——局长秘书的汇报,局长逐渐皱紧了眉头,表情也随之越发地严肃起来。听完末了,他握紧拳头,用力敲了两下桌子,急促地说道:“都先静一下,我说个事。今天一大早,住在本市澎湖区万罗街道周边的十几位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到市政府,投诉咱们公安局搞特殊对待,说歧视他们外来的务工人员,说我们公安干警消极办案。具体是因为自去年3月以来,万罗街道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多起儿童失踪事件,街道派出所以及澎湖分局刑警队在接到报案后,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至今已经出现6起儿童失踪事件。失踪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16岁,最早出现失踪案件的是去年3月份,而最近的一起案件就在昨天下午。市委已经批复,责令市局立即着手对失踪者进行搜救。李局、小周,还有李琛老师,你们都先随我去市局了解案情,其余人员立即赶往澎湖分局待命,等待进一步的任务部署!”
在十几个小时之前,也就是昨天傍晚7点左右,在万罗西街菜市场经营蔬菜摊儿的宋伟泽、柳冬珍两口子,拖着一天忙碌疲惫的身子收摊儿回家。想着马上就能在自家那温暖的小屋里吃上热乎乎的晚饭,想着女儿那张可爱的笑脸,宋伟泽身上的疲惫就褪去了大半。
可是当他走到家门口,门是锁着的,屋内漆黑一片。宋伟泽掏出钥匙打开门,屋内传出一股寒气,没有动过火的迹象,饭锅是凉的,女儿的书包也不在家里。他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赶紧和老婆到周围的邻居家打听,但邻居们都说没看到孩子,建议他们到学校找找。
宋伟泽两口子跑到女儿就读的学校,校内早已是人去楼空。向值班人员打听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打过去,结果班主任说看到孩子4点多钟放学后一个人走了,还说他家孩子好像不太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孩子刚从农村转来才一个多月,本身性格也属于慢热的,一时与同学缺乏交流倒也没什么大不了,时间长了和同学的关系自然会亲近的。两口子先前也还觉得这样也不错,孩子放学后总是能直接回家,不会在外面贪玩。可这会儿女儿一个人能到哪儿去呢?
宋伟泽两口子彻底慌了神,沿着万罗街道的主街自西向东一路高喊着女儿的名字,几个好心的邻居也出来一起帮助寻找。可是找了一大圈,也没看到女儿的影子,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到派出所报案寻求警察的帮助。
接警的民警一听孩子已经16岁了,而且仅仅不见了几个小时而已,便劝二人再到亲戚朋友家和孩子同学那儿仔细找找,也许孩子只是一时贪玩忘了回家。宋伟泽百般央求民警,但民警仍表示拒绝出警,两口子一时着急,竟双双跪到地上给民警磕起头来。
这一幕被昨夜值班的派出所所长看到了,都是为人父母的,很能体谅父母丢了孩子的焦急心情,于是便派出全部在岗警员,在整个万罗街道范围内搜索孩子的身影。一直找到下半夜,都仍未找到孩子。派出所只能表示无奈,劝宋伟泽两口子先回家等等看,说不定孩子留宿到同学家里了,说不定明天一早就能回来。
宋伟泽两口子以为女儿还没回家,怎么可能安心回家干等着,他们两口子早就听说万罗街在一年的时间内连续丢了好几个孩子的事,担心女儿会和那些孩子一样,就此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又担心派出所不会再有进一步的搜寻动作,便在邻居的帮助下,连夜找到其他丢孩子的家长,提议几家联合起来,到市政府投诉公安局。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来到政府办公大楼正门口,嚷着要见市长。守卫人员告诉他们有什么事情可以到信访办去反映问题,但他们因为心里着急,不肯,便硬要往里闯,结果与守卫人员起了冲突。正好市长的车队经过,市长下车了解了具体情况,当即指示秘书把电话挂到市公安局,责令市公安局方面马上接手案件。孩子的事是大事,市长强调无论手上有什么案子都要先放下,集中警力一定要把孩子找到。
市里把电话打到市局局长办公室,局长在分局开会,是秘书接的电话,这便有了刚刚秘书冒冒失失闯进会场的那一幕。
局长一番命令之后,迅速撤离会场,周紫涵和我以及李副局紧随其后。只用了几分钟时间,他们便从分局赶到市局,失踪孩子的十几位双亲已经等在市局会议室。
张局长也是老资格刑侦人员出身,他心里很清楚,年龄由9岁跨度到16岁的儿童失踪案件,绝对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拐卖儿童那么简单,很有可能在万罗街道隐藏着一名连环虐杀儿童的杀手。而如今距离第一起案件,时间跨度差不多已经有了一年了,前几个孩子也许已惨遭不幸。但是目前最紧要的就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案子破获,如果赶得及,也许昨天下午失踪的孩子就还有活命的机会。时间就是生命。
来到市局会议室,顾不得寒暄,局长便招呼孩子家长赶紧将各自孩子的失踪情况,逐一详细地介绍一遍。
所有失踪的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
最早失踪的是个女孩,叫李兰,10岁,就读于本市第三小学三年级,于2016年3月16日15点左右离开学校后失踪。女孩的父母在一家家具厂打工,一家三口租住在万罗东街14路公交车终点站以北的棚户区。
2号失踪孩子,是个男孩,11岁,就读于本市东街小学,于2016年6月22日中午12点左右离开家后失踪,失踪时脚上穿的是一双拖鞋。孩子的父母在木材厂打工,一家三口租住在万罗东街南部的棚户区。
3号失踪孩子,男孩,10岁,就读于本市第二小学三年级,于2016年10月11日上午9点左右帮父母送弟弟去幼儿园后一直未归。他的父母是油漆工,全家也租住在万罗东街南部的棚户区。
4号失踪孩子,男孩,16岁,就读于东街中学初中三年级,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13点左右,在向家里人说“我出去玩一会儿”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家。他随母亲在本地投奔亲戚,居住在万罗东街14路公交车终点站以南一家叫做“风驰”的网吧附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