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仆人围着那盘红烧肉不忍散去,一个个大口的吸着空气中的香味,时不时还得吞几下口水以免流出来湿了领口。苏轼见状不得不再次轻咳一声说道:“去把这盘肉端到正厅来,朝云你去唤夫人也过来一起品尝。”说完便拉着张懿回客厅了。众仆人见主人走了,都迫不及待用手指沾着锅里剩余的汤汁品尝,不消片刻那锅子便被沾得如洗过一般干净。
苏、张二人刚坐好,便有仆人把那盘肉端了上来。又不消片刻,朝云也请了夫人王闰之一同过来。
苏轼指着张懿对妻子王闰之说道:“这小兄弟张懿,我与他平辈论交,今日我想收他为义弟。”接着转头看向张懿问道:“你可同意?”
张懿一愣,很惊讶于这苏大文豪竟然如此看的上自己。转念一想,自己虽是个幼儿身驱,但实际的灵魂年龄却不比苏轼小多少。再说自己的见识其实远超这个时代的所有人。苏轼虽是这时代的大名人,但自己与他相比,孰高孰低却也未必就能分得明了。
心里这么一想便豪气顿生。起身对苏轼一抱拳,接着便对着苏轼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头。磕过头之后才说道“大哥为上,受小弟一拜”。
苏轼见张懿虽身为小童,竟也敢如此豪爽,顿时觉得非常开心。连忙走过来扶起张懿并说道:“快起,快起!为兄今日好不痛快!此时当饮酒。朝云快去取些好酒来。”
朝云去取酒,两人分别再次坐好之后,苏轼又说道:“我唤你嫂嫂过来同餐便已不当你是外人。”
张懿赶紧又站起来对王闰之抱拳行礼道:“嫂嫂在上,当受小弟一拜。”
王闰之连忙也回礼“见过小叔叔”。
苏轼说道:“快都坐下,自家人不要太过客气。闰之你快尝尝我这义弟的手艺。这道菜名叫‘红烧肉’,我真没想到这遭人白眼的肥猪肉竟能被烹成此等样貌。真令人不忍下箸。”
王闰之也第一次见这种类型的菜肴,夹了一块到自己碗里,又是看又是闻,却怎么也不舍得放进嘴里。
这时朝云已取了酒返回,她为三人斟了酒之后便恭敬地站在王闰之身后。王闰之见状,便对苏轼说道:“老爷,这里没有外人,你快让朝云妹妹也一同落座吧。”
苏轼笑道:“朝云快过来坐下,咱一同品尝一下我义弟的杰作。”
三人共同夹了肉放入嘴里,只有张懿未动筷子。只不过苏轼一家根本没注意到,都忙着陶醉于这红烧肉给自己带来的味蕾冲击。
北宋时期的烹饪方式中,菜肴主要以“煮”为主。虽然“煎”“烤”“烹”“炸”等手段都已出现,但是现代烹饪技巧比起宋代已经多发展了1000多年了,它变得更加系统和完善。便拿张懿今天做的红烧肉来说,这里面综合使用了煎炸和煮的方法。而且对于各种调料的运用,古代是人或许知道“做什么菜应该放什么料”,但是现代人却知道“做什么菜为什么要放这个料”。这种区别是其实极其巨大的。
所以当苏轼一家吃到这红烧肉以后,那种颠覆性的味觉冲击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三人各自回味了很久,不知不觉中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就把盘子里本来就为数不多的肉给吃光了。直到发现再无可夹,这时意识才逐渐回到桌上。
三人互相对视着。苏轼见张懿根本没动筷子,只好尴尬的说道:“这。。。让义弟见笑了。”
张懿微笑回道:“大哥嫂嫂们肯吃光我做的菜便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何来见笑之说?我再去炒两道菜给兄嫂们下酒如何?”
苏轼连忙摆手道:“万万不可,咱还是先谈正事罢。”接着对自家两位女眷说道:“你二人先各自忙去吧,我与义弟尚有些要事要谈。”
二人行礼后离开。
待两人离开后便对张懿说道:“之前说过,为兄今日邀你来是有两件事。这第一件先前已经说过了,是为了请你吃肉。这事现在不提也罢。而这第二件事,为兄爱惜你的才华,原是想为你推荐位名师,你若肯在他门下吃上几年苦,以你的才智将来必能成就不世功名。却不知你意愿如何?”
张懿答道:“我虽愿读书,却不愿入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