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向李道父子询问道:“可是你们能在此处久住吗?我是绝对不能离开农场的。再说这套针炙之术是我独家所学,秘不传与外人,你们想想该怎么办为好?”
李道父子登时脸色灰败,左右为难起来,若是留下一个人在附近久住,又该如何维持自己的生活呀?
当然留下李道在此照顾山娃最好,反正他年纪大了,一向闲散在家中,可是吃喝从何而来?再说他又不会做饭。
那名徒弟当即出面表示让师父去自己家中吃住,被李道一口拒绝,一则李道长住在徒弟家中,会招人耳目,万一牵连到那名医,又该怎么办?
二则那名徒弟的生活还不如李道家,长久住宿万不可行,会给徒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下子可为难坏李家父子,治病吧,没法留下人照顾小山娃,不治病吧,当然心有不甘,难道明知山娃身有内疾,却袖手旁观不给他治病啊!
那老者沉吟一阵后,向李道提出建议:“李老哥,你看这样可好?让你孙子留在农场,平时跟随着农场职工的孩子上学,闲瑕时我可教给他一些偏方医术。”
“再说一个小孩子能吃多少?农场干部应该能同意下来。只是我的身份你也知道,就怕将来有人拿此事作文章。”
“对山娃的将来有所影响。这些老哥可要想清楚,再做出最终决断,若山娃留下来,得一年多的时间,便可以完全康复如初。”
他看到李道父子有些犹豫不决,便站起身走了出去,让李道父子二人仔细商议。
李道少时跟随师傅习练武功,对有本事的人极为敬佩尊崇,又有他一直引以为傲的‘逃壮丁’先例在前。
总认为自己若没有一身武功,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懦弱,服从別人的操控,说不定早死在战场上,人就得学会一些技艺在身。
于是他开口劝说李大胜:“胜儿,咱们不如答应吧,反正山娃留在农场十分安全,有吃有住又能学本领,还能医治好山娃的身体,再说还有你师弟在一旁照应着。”
“这里和咱们不是一个省,只要咱们父子二人不外传,谁会知道此事?不管怎么样,学门技艺在身总比什么都不会强吧?”
李大胜虽然有些不愿意让儿子跟一个‘走资派’学本领,但事势逼人,为了山娃能够康愈,只得答应下来。
李氏父子和那叫老秦头的老者一起去见农场领导,将自己的难处一一讲明,请求领导予以照顾。
农场领导看完介绍信后,知道李氏父子是根红叶茂的贫民成份,当下拍板答应下来。
其实也不是大事,老秦头以照顾生畜为由,大多数自己做饭吃,很少去食堂打饭,只要叮嘱职工多发给老秦头一些粮食就可以了。
李氏父子又叮嘱山娃以后要听老者的话,看到天已黄昏,便留下山娃告別老秦头回到那名徒弟家暂住一宿。
第二天父子二人去见山娃,看到山娃正喝着老秦头熬煮的小米稀饭,吃着油烙大饼。
和老秦头正有说有笑着吃早饭,哪里有父子二人设想的哇哇大哭,一丝哭闹过的迹象都没有。
李大胜气得暗中大骂:‘这小子真是一个吃货,一顿好饭便收买他了。看来自己担心他吵闹不休,完全是多余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