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的地琅拉邦小城位于这个河畔,是个颇为小巧的城市。
与小城本身相比,只怕郊外的飞机场反而更大一些,这大小之间,似乎没有放对位置,可这里就是这样。
我倒是觉得有趣,没有任何悬念,拉开里面的门一瞧,就已经是后院了,也挺别致。
小城的人口有近四万,可并不拥挤,分布在心仪的位置上。
一直到密林深处,都有人家,周围架起简易的篱笆木,倒是过的惬意。
木板的形状可以任意妄为,每天有什么就吃什么,来点兴趣的时候,就去河里抓几条鱼,听着很不错。
这是河畔窄部分的时候,可以捕鱼,河畔宽的时候,自然可以在船上或者轻悠悠的生活。
在这里也流传着歌谣—小船摇啊摇,摇到故水桥,桥边姑娘盼啊盼,灯光亮啊亮。
突然,这样的场景又让我沉思,新的生活短时间都会吸引人,可时间一长,都会出现弊端,或许这样走马观花的旅行最为贴切,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看一遍,还没到坏的东西,就已经出现在别国的桥头上了。
小船听水悠悠,日暮江畔寻花,真是令人羡慕的日子,令人怀念悠悠的岁月。
据说,这里曾是古拉顿王国的实际上的首都,出于国防上的理由,这里才荒弃了,所以能看到那些华丽的城堡,还有破旧的行宫遗址。
不论如何,这里也都繁荣过,也是历史上真正出现的地方,正因为王国注重宗教,这里才有众多寺庙,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故事。
这里变成了具有宗教情趣的幽静的“古都”,是很适合出游的小城,在这里没有高层建筑和购物中心之类,正是这些东西,才有了它独具特色的魅力。
我自己也是刚刚了解到它的魅力,也许昨天还不明白这里的独特性,现在我想,我有了来这里不可的理由之一。
这里没有停车计费器,甚至连红绿灯都没有,可这里的人过马路却规矩得很,一定是在确定安全的时候才会过去,不急不躁,不抢路。
有的时刻,我甚至认为人们就是太过于依赖机器,反而会出现更多的事故,在这里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体验。
走在路边会不断有不同的音乐传到耳边,听着顺耳,就过去浅听一下,也不会有人捧着帽子收费。
当然,这多数原因是因为寺院众多,僧侣当然也很多,自然都是免费的。
身着鲜艳的橘红色僧衣、剃着光头的僧人们,在城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方向来来往往。
他们非常安静地赤足行走,脸上浮出柔和安详的微笑,轻声细语地交谈,从不去打扰到任何人。
他们遇到迎面走来的任何人,都会双手合十礼貌俯身点头,不论迎面之人作何反应,僧人们都会微笑着,这和那些冷漠眼神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说来也可笑,有微笑面对这个世界的人,有冷漠对待眼前世界的人,在有的人看来希望一直都在,在有的人看来,希望从不会降临到不幸的人身上,所以就活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活着自然是一种带着艺术气息的慢美学,或许慢下来,才会美。
在这里,多数人都是靠行走,就像僧侣走过的每一条街道一般,不紧不慢,似乎在感受着脚下的每一步变化。
“你好,班德尔…”
我微笑示意。
“你好,班德尔…”
我躲开,他又追了上来,是一个小孩,大概十多岁的样子,手中拿着遮雨的草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