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们群情激昂,痛斥着大阪第四师团的种种不是。日本兵对战友都非常互相敬重,他们对大阪第四师团的反应让东海无比诧异,但听了他们的叙述后,更让东海哭笑不得。
大阪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商贩师团”,成立于1888年,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组建的17个常备师团之一,属陆军的甲种师团,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编组地是日本大阪,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子和游商组成。大阪第四师团,代号“淀”——这个代号可谓独出心裁,其他的日本陆军师团代号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比如第二师团是“勇”,第九师团是“武”等等,第四师团这个“淀”字的来源是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用这个代号真是既有乡土气息,又带有招财进宝的吉利兆头……
大阪师团下辖有四个齐备联队,而且全部配备了日军一流的武器装备,可以称为称日军“精锐”部队。日本国民对它的期望非常高,然而它成立没多久之后,“窝囊废”的称呼就传遍了整个日军。特别是大阪师团的主力核心部队———第八联队,由于其在日俄战争中屡遭败绩,因而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外号。
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大阪第四师团就再没有经历过战斗。直到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军队总部才将大阪第四师团驻扎在中国东北,编入了关东军管辖。在1939年,诺门坎战争爆发了,日本与苏联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火,日军关东军司令部命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仙台的第二师团、大阪的第四师团两师团紧急出动,增援诺门坎前线。第二师团也就是仙台师团接到命令后,迅速动员到达战场当天就全部投入战斗,可惜的是遭到了苏军天上地下炮火的猛烈轰击,投入不久就损失惨重。但聪明的大阪第四师团接到出动的命令后却动作迟缓,迟迟未能出发。军医官一下成了师团中最忙的人,整个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数量爆增,一时间,满营都是因为千奇百怪的原因要求留守的士兵。师团的日军联队长被震怒了,于是亲自坐镇当起了医务官诊病判断,靠这样卡掉了一大批(轻微患者)才勉强组织好部队整装出发。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贩们是充满智慧的。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采用了新的办法逃避战争,走走停停,拖拉缓慢。本来正常4-5天就能从海拉尔到诺门坎前线,仙台第二师团只用了不到四天,但八天过去了,同时接到命令的第四师团仍旧没到。神奇的是第九天,第四师团先遣队终于在一路继续增多的伤病号中到达了前线。苏日宣布停战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了。
听到了这个消息,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迅速的到达了前线,那些抱病留守的官兵也都立马振奋起来纷纷“带病”要求赶赴前线,同时万分懊恼的抱怨居然没有赶上打此一仗。扬言如果他们去了就不是这战果,要求重新和苏联开战。奇装满员的第四师团返程的时候,立刻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最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残兵败将、狼狈不堪。
负责新闻宣传的关东军军官无奈的叹气,义愤中用讽刺的口吻在日军报纸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大大的讥讽了这支怕死的软脚猫部队。尽管如此,第四师团运气那是不是一般的好,由于日军战事吃紧,各路都急需增援,日军大本营也没有过多的追查,于是调遣其南下增援中原战场。第四师团华丽变身,从关东军成了日军精锐的第十一军中的序列。
关于第四师团,这个商贩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也是早有听闻,在徐州会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特的日军。在被日军铁通合围的情况下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一路拼杀几乎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此时的国民党残军突围后已是伤兵累累,弹药奇缺战斗力锐减。在要穿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必经的公路的时,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突然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精锐日军国民党军队非常的惊慌,部队无建制的纷纷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并留下决死队要拖延时间掩护部队山区转移。但非常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日军并没有追击,反而悠闲的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样国民党部队才得意绕过公路转移。这支和以往国民党军队遇到的日军部队就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耳朵里,大阪第四师团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在以后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一听对手是大阪第四师团,立刻信心大增,纷纷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刚到第十一军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他们也奇怪中国军队没有像日军说的那样战斗力低下啊。因此依旧消极怠战接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还连累了作战部署的其他日军,以至于友邻日军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第四师团的参与使得敌军士气大振,也会因此打输…当时,各路日军离开家乡或者驻地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拿第二师团来说,战况较顺利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也就是靖国神社所在的位置。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意思就是,身体第一,保命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