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就看穿吴知县打算的陆平志不由得对此嗤之以鼻:“当大家都是傻子吗?这位吴县尊的用意再明显不过,无非让我们自相残杀,他渔翁得利。”
确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吴知县的用意。
不久,卫家就递来消息说,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把土地价格压下来,不能让吴知县的计划得逞。
这符合大家的利益,陆平志没什么拒绝的,随即给了回信,还写了几封信给自己熟识的人。
经过一通串联,基本上把整个庐州府现有的实力派都给囊括了。
在这期间,新的一版报纸倒是引来了有心人的注意。
这次报纸正式刊登了对江淮运河的消息,其中以对话的行事书写格式让人耳目一新。
“请问孙先生,最近府城盛传开挖江淮运河一事是真是假?”
“真的,此事已经在准备了,相关河道勘验也都完成,只等动工。”
“那官府两通公告是否也和运河有关?”
“确实有关,未来邓店一带将会是关口和码头。”
“老百姓担心工程量大,劳民伤财。”
“不会,这本是古运河,宋朝之前都还在使用,原来的河道都还在, .nsho 只需要把荒废的河道和控水闸修复即可,并非重新挖一条新河。”
“这样工程量要小很多,不知衙门可有预算?”
“有,大概需要两万两。”
“那也有很多,不知运河开通后,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运河开通后,上达中原腹地,下至江南和湖广……而运河修好之后,还可调节施水和肥水,甚至可为我县添千顷良田。”
……
孙师爷详细解答了江淮运河的一些问题,虽然对报纸通篇白话文写就不甚满意,但也没反对,他知道这些是给老百姓看的,不适合写的太华丽。
这让孙师爷一下子成了名人,经过他的解释,很多人打消了的对江淮运河顾虑,倒是持积极态度去看这件事。许多人一谈这事,都是孙先生如何如何。
“看来民心可用啊。”孙师爷派出人去打听了老百姓对运河的看法,老百姓的态度在慢慢往好的放心转变,这对吴知县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
“是,如今看来可以进行土地拍卖了。”孙师爷笑道。
“你联系一下陆骏,问问他的意见。”
“这个没必要,如今时机已到,他难道还阻止不成?”孙师爷对吴知县事事要问陆骏的态度有些意见,只是表现的不甚明显。
“嗯,那你准备安排,这件事已经没了回头路,切不可出差错。”
“不会!”孙师爷很乐观:“只要把土地卖掉即可,他们还不抢着要啊。”
吴知县想了想,确实是这样,也就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