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颜卫首领朵颜长昂拿着通事送来的一封信函犹豫不决。这封信是蓟镇燕山新卫指挥使潘兴汉派人送来的会猎邀请函,邀请朵颜长昂于五月某日会猎于滦河流域西部的一处宽阔山谷盆地青松峪,解决双方争端。
信函写着:“兴汉上承皇命,进驻塞北,旌旗所指,所向披靡。朵颜卫乃吾大明天朝臣属,自当奉天承运,协理燕山新卫御边守土,共沐皇恩。今兴汉欲与长昂将军会猎于青松峪,共商靖边大计,务望如期莅临。”
“小朗儿,你是乌莱玛(回回教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教义传播和监督),是咱朵颜部的智者,说说这事该如何处置?”长昂将自己看不懂的信函递还给小朗儿。
“长昂大人,您是咱朵颜部的哈里发,此事体大,小朗儿不敢随意置啄。”坐在长昂下首的小朗儿恭恭敬敬的回道。
“又不是让你拿主意定盘子,黏黏糊糊的像个扫把。心里咋想的就吐出来。”长昂斜楞小朗儿一眼,稍微挪动一下因久坐有些僵硬的双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潘兴汉发来邀请,会会又有何妨,也好就势看看他抬尾巴拉出来的是啥子货色。”小朗儿眨动着有些混黄的蓝眼珠捻了捻稀疏的胡须。
“说的轻巧,既然潘兴汉提出会猎,必有倚仗。他就着会猎设坑套狼,咱们该如何应对?若是他提出一些无法应承的条条框框,咱们又该如何答对?”长昂将两个疑虑说出。
“青松峪可是咱们的地盘,稍有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您的法眼,在那里会猎,潘兴汉就是七十二变,也变不出花样,咱不给他设坑就算便宜,大人尽管放心。至于他提出无法接受的条框,咱们先应景,到时再做区处。不会面,怎能知道他咋想的。”小朗儿经常代表部落出面与大明朝打交道,熟悉明朝的文化,自然知道孙猴子七十二变的故事。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长昂自己也曾想过,只不过是想通过别人嘴巴验证一下。待小朗儿把话说完,长昂沉吟半晌,说出了心里最担心的问题,“会面没问题,也就是甩甩马鞭子多跑两趟山路。可会面之后,万一王保知道了此事,咱们该如何应对?”长昂之所以派出人手骚扰枪骑兵,一方面确实是因枪骑兵干扰了兀良哈人在滦河流域游牧,另一方面也是长昂得到了蓟镇总兵官王顺的指使,要求朵颜部落将潘兴汉的兵马逐出塞北。
听到王顺这个名字,小朗儿心里不禁一哆嗦,王顺这个名字留给他的阴影太大了。去年在喜峰口互市时,朵颜部一个经办互市的通事经过关隘时,随意打量了喜峰口卫军的防御设施,王保就将二十四个参加互市的朵颜部落通事全部斩杀,还将小朗儿关押起来进行残酷折磨。长昂凑齐足够数量的财物,才将这位乌莱玛赎回。
看到变了脸色的小朗儿,长昂自顾说道:“眼下咱朵颜部人不过万,甲兵不满三千,过去夹在大明和鞑靼人之间就不好受,两头应承,勉强延续下来。现在又受到王保的蓟镇卫军和潘兴汉兵马的两头威慑,不论偏向哪边,大明朝都有借口围剿咱们。看来在长城以北这块土地上喘息的时日不多了,弄不好就得象祖先一样四处游荡,寻求新的落脚点。”说完,长长叹息一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