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交代洪荒老祖的前生今世,以及血魔婴灵的诞生,因是这两个人物是本书的关键,所以趁着龙天赐读经之际,在此详细交代一番。洪荒老祖前生今世极为精彩,许多法宝在此时相继出世,以及前文所说的白骨噬心锤都是在此时出现。以免后期唐突,所以必须停下主线先交到清楚。读者朋友尽管跟读,再接下来的十几章里,融合了很多神话传说,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哦。)
传说——
在上古洪荒时期,天地初分之际,万物初始,大地一片祥和。
在西方边际,有一片大海,海内鱼虾成群,贝类丛生,且海水清澈,人畜能饮,所以周边栖息着无数生灵,安静祥和。
突然有一天,一条黄龙从天而降,潜入海中,兴风作浪,搅乱了这里的安宁。而且此龙凶残异常,不但食尽海里的鱼虾贝类,还经常搅动海水翻腾,洪水泛滥,淹没海岸农田,庄稼荒芜,人畜死伤无数,致使民不聊生。
伏羲氏得知后,算出此龙并非寻常之物,乃是鲧(gn)魂所变。
鲧乃是帝颛顼(zhnx)之子,大禹之父。
(在五帝时期,一场巨大洪水肆虐人间。鲧本善良之人,不忍百姓受难,遂偷取天帝息壤用以治水。后被天帝发现,天帝大为震怒,便派火神祝融下界诛杀鲧于羽山,并收回息壤。鲧含冤而死,魂魄不散。因是记挂饱受洪水折磨的百姓们,魂魄穿过极寒之地,飘到灵山。据说在灵山之上,有几位神仙,本可将其救活,但畏惧天帝之威,也不敢出手相助。无奈之下,鲧的魂魄再次飘回羽山,后用尽全部精力,自孕一胎,产下大禹。
即便如此,天帝依然不肯放过,再次派遣火神祝融将其二次诛杀。并压制于不周山下,历经数千年,吸收地阴之戾气,暴戾之气越积越深,终有一天逃脱。
自此以后,鲧心生怨恨。本是善良之人,被逼迫成魔,满身正义尽化成戾气。魂魄化作黄龙,潜入这片海域之内,兴风作浪,报复人间。)
伏羲氏算清来历后,情知无法除去,但又不忍它继续残害生灵,打算将它镇封。于是拿起青龙杖,念动咒符,把青龙杖变成一条青龙,然后乘风西去。
青龙见到黄龙之后,两灵兽便斗在一处。
这一正一邪,一经打斗,可谓是风云聚变,日月失色,天地无光。两条巨龙一直斗了九九八十一天,最后青龙道行稍差,受了重伤。其实这时胜负已分,如果自然发展下去,青龙必是战死,而黄龙从此,世间则是再无人能敌。
而伏羲氏知那时并非是黄龙出世的真正时刻,所以恰在青龙颓败之际,伏羲用唾液在青龙身上画了一个八卦,青龙立刻力气大增,再次与黄龙战在一处。这一战又与黄龙斗了七七四十九天,青龙占得了上风,黄龙落败。
伏羲为了防止黄龙在镇封期间,挣脱束缚再次逃脱,同样也在黄龙的背上画了一个八卦,将其镇压在深海的万丈之下,然后又用咒符镇封。将青龙变成一座大山,唤作青龙岭,压在海顶。即便这样,仍觉不妥,因这黄龙乃天地戾气所化,厉害非常,恐时间一长,青龙也真压不住,为保万全,伏羲氏又将一根银簪插在青龙要害之处,并着四只神兽分布于四方,日夜把守。
而此银簪乃是女娲所赠的定情之物。
伏羲也算出这条黄龙乃是龙神之子,虽然镇封于此,但劫数未尽,数千年之后,定会逢缘出世,所以在海底留下几行揭语:
妖龙久封,成乾坤鼎。
吾伏羲氏,难逆天意。
遇此缘者,非仙非道。
斯恶孽缘,逢兽出世。
黄龙之背驮有青龙,青龙要害之处插有银簪,而银簪之上又布下奇门遁甲之术。伏羲氏布下几处玄机,所以黄龙一直无法逃脱,被镇封五千年。
天意注定,即便是人类始祖也无力改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