狌狌见潭口渐渐合拢,心情一急,它索性坐下,用两只脚分别蹬着龙头两边的龙须,两脚一用力,它却不知这已触动了机关,双臂从龙头的两腮穿过,扣住灵丹,用尽全身之力,向怀中拉扯。这一用力不要紧,狌狌只觉臂中空无一物,整个身体被狠狠地耸了一下,向后倒退了几步,墩坐在地。狌狌顾不得自身的疼痛,只顾向灵丹看去。一看之下,惊急交加,那颗灵丹已不知去向。
狌狌神情一急,正要起身寻找,忽觉手中有一丝凉意瞬间传遍全身,低头一看,灵丹依然握在手中。狌狌如愿,喜悦心情自是不必说,正在狂喜间,忽觉眼前一黑,只有一水桶粗细的光线笔直射下,狌狌才知这潭口马上合拢,也顾不得欢喜,手握灵丹纵身一跃,所幸身体瘦小,恰好从水桶粗细的潭口中跃出。
站定身体,那偌大的一个深潭不见,复如平地,而在地面之上摆放着一个酒坛大小的小鼎。这小鼎通身洁白似骨,有着一层圆润之色。口肚粗细相差无几,两个骨环为耳,形状与普通鼎像似,唯一不同的是这鼎四足支地。四足两两相对而生,长约一指,似是鼍足,短小有趾。
狌狌不知这鼎为何物,它初始并不敢靠近,过了良久,见这鼎无有任何异态,它也壮起胆子向小鼎走去。那鼎外表光滑异常,用手一摸透着一丝温凉。它抚摸一会儿,甚是喜爱,后见鼎依旧无恙,知是无害,索性将鼎捧在怀里,小鼎入怀温凉如玉,那种清凉之感,宛似甘泉一般,瞬间涌遍了全身。
狌狌知是异宝,欣喜异常。
它把小鼎拿在手上仔细看了一遍,这鼎与普通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它又将小鼎举过头顶,经阳光一照,光霞潋滟。在小鼎的壁上,顿时出现了一副奇景。圆润之中,隐隐透着一层黄色鳞甲。而在鼎的底部,一个八卦阴阳图镶嵌其中。细细一看,这层鳞甲戾气四射,铮铮欲出,但鳞甲似乎又受着图形力量的牵制,欲出不出在小鼎壁上围绕着八卦图迅速转动。狌狌看得出奇,才知这鼎定有玄妙之处,定是至宝无疑。
狌狌绝处逢生,又在片刻之间,偶得两件奇宝,一身疲惫一扫而空,满是欢喜之态。
原来这小鼎正是黄龙所化,名曰——乾坤鼎。
伏羲氏早在六千年前,降服黄龙之际,便已预测到今日之果,遂留下了这两句预言:
“妖龙久封,成乾坤鼎。”
“斯恶孽缘,逢兽出世。”
黄龙有伏羲的封印,上又有青龙压身。只是青龙压住了黄龙的头部,而尾部露在了外面。黄龙尾巴上扬,化作了一座圆形危崖,将深潭包围在内,这也正是深潭四壁由宽到窄的原因。崖势由宽到窄,成收拢之势,中间只露出一个四五尺大的圆孔,而日光可恰好从这个圆孔中射入潭心。
黄龙身处地肺之中,受着地下阴气侵蚀,上又有日光照耀,这一阴一**都极戾之气,在黄龙体内形成两股真气,整日争斗不休。先时黄龙还可压制,不过几千年过去了,黄龙的法力渐渐地受到了禁锢,这两股真气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盛起来。黄龙气衰,再也无力相抗,只好任其在体内肆意而生。
而黄龙背上的八卦图却阴阳各自相吸,使黄龙体内戾气渐盛。日久天长,黄龙血肉腐去,只剩一架枯骨。后经地壳挤压,枯骨并成鼎状,再经日月镀嵌,最终形成一口鼎——乾坤鼎。
狌狌能得此奇遇,皆是前缘注定。
因它在几世之前,与巨人相斗之时,误打误撞之间,破去了伏羲的封印,释放了白骨噬心锤,而青龙失去了白骨噬心锤的镇压,以它自身的道行无法压制住黄龙。所以在此后的千年之间,青龙身下的黄龙一直都蠢蠢欲动。时至今日,黄龙终于冲破了自身的封印,使青龙岭裂为两半,才得以出世。
狌狌因知过去,又带着前世的记忆,所以这些因果自也知道。喜获灵丹,又得至宝,狌狌欣喜若狂,拿着两件宝物正欲去寻出口,顺着原路返回。可没有走几步,只觉洞中再次摇晃起来。壁上的光滑石乳裂出无数裂痕,似刀劈剑砍,七纵八落。而洞顶之上镶嵌的夜明珠光华黯淡,即使经阳光照射也发不出一点光泽,与普通石块无异。
狌狌料想这石洞一定要坍塌,它疾步向着洞口跃去,但是洞口倒挂的那些石钟乳也摇摆不定,多数都已经落下,尖锐的石块击落在身上,宛似剑刺,出口很快就要被落石封死。
狌狌再一看这石洞摇晃更甚,马上就要坍塌下来,若不能在洞口封死之前出去,不被砸死,也会被困死。这时狌狌也顾不得危险,它将乾坤鼎和灵丹紧紧地护在怀中,左躲右闪,好不容易才逃离山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