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向前推移,偃师,关林,洛阳,继续推进,继续向西SMX,灵宝,潼关。这一点如果静下来分析,一个是战争是胜利的,一个是战争将结束,因为毕竟打到西北军老巢,不投降也得投降。不过,不确定的是负隅顽抗和其他军阀的支援。一但有不确定因素,可能要持续很久很久。
洛阳是北龙中龙,山脉汇集,吐了一个大泡泡,一个圆,圆里就是洛阳。其实洛阳也是盆地,洗脸盆,盆里有水,伊河洛河穿过。山川除了阻挡冷空气,温度恒定,抬升的冷湿气流,降雨也多。水系发达,温湿度适宜,植被茂盛,环境清幽。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最美的花牡丹,后来为国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郑家父子也是第一次随军到洛阳,洛阳没什么好友。郑家的根很纯粹,没有那么多枝杈,几代如此。但洛阳城里确实秋高气爽,极目楚天,对家的思念就放心底吧,希望战争早点结束。
廖排长一如既往抓壮丁,但是遭到敌人的伏击,壮丁们四散,“快,快,保护廖排长”,可此时的廖排长已经血模糊,奄奄一息,士兵急忙把排长拖到车上,慌忙逃窜。军营里一阵汽笛声,每天几乎盯着廖排长的父子俩赶紧把排长一起抬进了自己营帐,包扎止血。对于见到廖排长的重伤,父子俩个的心情不同。上了岁数的郑昌,跟年轻气盛的儿子内心区别在于慈悲心,虽说都是行医济世。对于郑昌而言,不管怎么讲,廖排长也是人,另外也算为国。但在郑慈心中却是伤了娘的恶人。郑昌是想怎么救廖排长,救儿子,儿子是想为母报仇,趁机灭了廖排长,为了百姓不遭罪,为了不再抓壮丁。廖排长被拉回军营时,已经下午,郑昌检查了伤口,属于大面积划伤,虽然冲击力导致昏迷,无伤性命,但廖排长的左眼确实没办法医治,有致瞎的可能。
对于受伤昏迷的廖排长,郑家父子如果拿出战场父子兵的架势,肯定难活。每天出出入入多少伤号,一个排长小意思,营帐也没有守卫。郑昌行医,除了慈悲为怀,还非常冷静。如果廖排长死了,儿子就可以跑了,名单肯定早都作废了,另外已经到洛阳,就是副官其他人发现,也不可能再回去抓人。所以廖排长的死对他尤为重要。医生救死扶伤一辈子,突然让举起屠刀,郑昌还是有点于心不忍,另外趁人之危也不是侠义之行。郑昌从爷爷到爹,到自己,已经三代行医,靠老家土的薄力,虽没有闻达诸侯,对他来讲是知足的,是平的,没违良心。虽然是打伤自己妻子,也滥捕无辜,但不致死。
郑慈也能理解爹的心,爹也能理解郑慈的心,但郑慈爹使劲拉住郑慈的手,害怕鲁莽,郑慈微笑着对爹说,“爹,放心,不伤他,能治好,我们明天早上做手术,取弹片。”郑昌才点点头。由于白天劳累,晚上郑昌在军医营帐休息,郑慈值班,偶尔到营帐挨个查房,看爹睡着时,稍稍来到帐房。
借着帐房的灯,看着躺在床上的仇人,郑慈缓缓解开止血的纱布,开始做手术,取弹片。临床的士兵还为止感叹,小伙子挺敬业。殊不知,郑慈在取弹片时,刀锋一转,挑伤廖排长的筋骨,昏迷的廖排长没有任何察觉。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忙碌,消毒止血,包扎,夜已经深了。郑慈回到帐房踏实睡了,郑慈为何如此迅速?因为担心廖排长醒来,想下手都难。另外廖排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第二天早早郑昌就来到了廖排长的营帐,发现已经被治疗包扎好,他清楚是儿子干的,挺好的,郑昌喜的是廖排长,性命保住了,忧的是,儿子回去的计划可能泡汤,过了一会儿,郑慈也来到了营帐。
廖排长渐渐苏醒过来,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郑家父子,忍着疼痛,挣扎了下。郑昌赶紧上前按住肩膀,温和的讲“莫动,莫动,伤口刚包扎好,已经尽力了。”这时副官也来到营帐,郑慈父子退到一旁,副官看完排长的情况,问了郑慈父子伤势如何,郑昌回答,头被冲击,眼睛被弹片划伤,左眼难保,腿部恐有残疾,要看恢复情况。原来人的一只眼睛也会湿润,廖排长一只湿润的眼睛,代表什么意思呢?为国尽忠?大难不死?还是悔不当初?副官赶紧给排长倒了水,润了润喉。对郑昌父子咆哮到,“给排长好好医治,早早康复”,郑昌父子连忙点头。副官讲了些客套话,报了下工作,就离开了。
预知详情,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