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是短暂的,急促的,局性的,但是伤亡最大,人口凋敝,经济受损,军阀内部混战,消耗实力,国力衰弱,为日军侵华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消减了对红军的进攻,为后期国家统一产生了巨大影响。
郑家诊所药铺不知为何会坍塌,可能年月久了,再或者行军过车,再或者炮弹袭击,都不晓得,几个月前还巍然耸立,而且也养了郑家两代人,靠着诊所药铺,还能衣食无忧。郑昌在结束战争后,也奖了点钱,没有当兵的多,加上原来奖的钱,就想着把诊所药店重新翻建,原来是石头底儿,夯土墙,打算改成,石头底儿,石头墙,坚不可摧。跟儿子郑慈商量后,儿子郑慈也欣然同意。
周世全回家后,拜祭了周母,认了刘剪刀做了干儿子,改名周思念,周世全的亲儿子叫,周思前,希望能思前想后,希望能前程锦绣,勇往直前,但太不争气。刘剪刀随儿子的字叫思念吧,思念孩子家眷。孤儿终于有了爹,爹是孤家寡人,又有了儿子。思念是个好孩子,勤快知足,知恩图报,把周家打理的干干净净,周世全也甚是满意,除了勤快,周世全看重思念的忠诚,托付两件事,两件事都不辱使命。
“人类其实也像松鼠,多多少少会藏点家底儿,为了生活,也为了预防不测。”周家也是三代家业,钱还是不少的,藏钱的地方也不少,不过最终的钱,就斗一样,装起来,归了干儿子,异性人。实际上,人来到世间,干净来,干净去,什么带不走,留给子孙不是不可以,子孙的又归谁?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周世全跟刘剪刀的帐平了,但还是觉得欠郑昌家。郑昌安置了家眷,郑慈又在危难时刻救了自己,这帐怎么平?平了帐,此生心安,来世心安。恰巧得知郑昌要重建诊所药铺,周世全教周思念感恩,送去了钱,建两栋的钱,周家几代家业,给谁不是给,经历生死,瞬间看的很开。郑昌也清楚周世全的心意,收了一份,退了一份。
为什么收呢?郑昌家是有节余的,但是还有家眷,还想孩子讨房媳妇,药店诊所几年生意也好不起来,另外也上了年龄,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一份就够了,诊所有了,余钱有了,孩子娶妻不愁就行。郑昌还是很感谢周世全锦上添花,周世全对钱没有概念,退回也就退回吧。干儿子也是儿子,也得帮讨房媳妇。
郑家翻建诊所药铺,闲来还是种地,采药,周家呢种地就不再种那么多了,人少没人力,粮食多了人少也不好卖。生意还是得走出去。经过战争,多少人家要从头再来,蜘蛛结网,结了败,败了结。没办法的办法。
郑昌在战争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儿子讨房媳妇,随着郑昌慢慢变老,希望郑慈娶妻生子的念头就越浓,婚姻大事不是本身就是说,想有就有,和平年代也不少光棍汉,更何况战争灾荒年代。在这上面,郑昌还是求助于消息灵通的周世全,周世全是郑昌心底的靠山,而且郑昌没有所请,很少去周家,为了儿子大事,郑昌专门去了趟周家。
不等郑昌讲,周世全也都考虑了,毕竟周世全见识广,操心多,现在没什么心操,自然把郑家事当自己事。周世全的意思,困难困难,困着就是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是路。还是希望郑慈能走出去,穷乡僻壤哪里有黄花闺女,而且人都少。这点中了郑昌的心,也解了郑昌的迷茫,毕竟也过了半年,时局也稳定多了。周世全觉得种地行医是好,但是这几年估计没什么好收成。建议郑慈跟周思念一起,跑跑烟草,还能赚钱,长见识,更主要的是,能走出去,找到媳妇。不行,行医闲了跟着跑跑也行。周家有路子,两个孩子还能做个伴。
这是极好的主意啊,郑昌谢过周世全,说回去商量商量。周世全心想着谢啥呀,还欠郑家人情,帮郑慈讨到媳妇,才心安。
预知详情,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