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保为什么对娘孝顺呢?这也是有根源,付保的爹经常打付保娘,连付保都打,怒起来还常打自己头,因为有头疾,类似跟羊癫疯一样。这没办法,家庭原因,所以付保从小就考虑出人头地,十多岁参军,也算受到赏识,钱也不舍得花,有钱就想法捎回老家,二十来岁让亲人和爹建了一栋三进院。后来父亲不幸去世,为了照顾娘,回了家,讨了媳妇,又建了一栋院子,其目的也是为了出人头地,让乡邻看的起。实际上,人像树,有向上向光的动力,好好活着,不缺德不造孽就好,跟四邻没有关系。付保可怜娘,另外也是唯一跟他同命相怜的人,他们娘俩的苦,老婆和孩子都没感受过。付保父亲的病按今天讲应该属于动脉硬化而导致的脑溢血,也看不出什么症状,倒地而亡。
关于付保失手打死人的事,他没给别人讲,唯一讲给娘听,其实付保上战场杀敌都没有丝毫内疚,但打死长工,而且为了给娘治病偷烟叶的长工,无比懊悔,甚至他开始可能都以为长工搪塞。娘听完,也不知道该怎么讲。毕竟失手打死,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错已经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付保已经不是当初的付保。儿子去世,又失手打死长工,付保的娘就建议付保去祈福,驱驱晦气。娘的话,付保不能不听。而且付保能有今天的地位,还有很多跟付保一样的大佬,统一的特点,就是孝,可能在外烧杀抢掠,但就是孝敬娘亲。“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先。那么什么又是大善呢?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改错为大善。”错就像感冒,改错就像出汗,感冒出出汗就好了,但不知错不改错,常感冒,免疫力低,可能离亡不久矣。
于是付保就诚心驱马车去了竹林寺,竹林寺竹林掩抑,环境清幽,千年古刹。付保虔诚上了香,整好一位师傅走过,看到付保满脸愁容,就道了声,“阿弥陀佛”,付保也算知礼之人,拱手作揖,回了师傅。在师傅透彻的眼里,付保应该透明的像张纸。师傅对付保只讲了一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付保内心肯定清楚,也清楚师傅高人,于是问师傅,“除此是否有良策。”师傅讲“千污万秽,逐水而清。”
师傅不再多讲,匆匆离去,付保一头雾水,功德箱里塞了钱,也离开了古寺。
其实人真的不清楚自己哪天会离世,所谓的不知灾难和明天哪个最先到来,那么就尽量把今天过好。另外如果说付甲清楚自己十年后就要命归黄泉,肯定回头是岸,问题是谁有预测自己未来生命的能力。从一九三零年付甲当上保长,第一年熟悉环境造福百姓,熟悉环境后,从儿子出生变本加厉搜刮民财,现在一九三五年,算三年,已经富可罗车,除此还搭上人命。那么他会回头么?可能回头么?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所以,大师第一个就是建议他回头,苦海无边,忏悔的力量可以使枯木开花,要忏悔所犯的过错,不再犯错。其次为什么建议他,千污万秽,逐水而清呢?水可以清净,降噪,无欲。另外还有说法,遇水则止,水可以斩断人与人的关系,把世界看得更加透彻。就好比付甲前冲,身边有诚心的人么?妻妾为了争宠能互相敌对,鼠目寸光,那么会考虑付甲么?不会,付甲妻妾还不如虞姬,至少陪楚霸王不离不弃,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付甲讲不明白,为什么去找娘倾诉,娘是他同命相怜的人,也是唯一对他诚心的人,但娘会老去。还有谁呢?儿子还是女儿?乡绅保丁都不讲,谁上台谁受奉迎,付保只是个工具。
只考虑出人头地,实际上忽略了去认真干净的过好每天,春苗增长,不见所增,日有所长,而不是一蹴而就,一口吃个胖子。
付保血太热了,心太浮躁,而且改不了的,需要水降降温,凉凉血,老天为什么把他投在那里,老天有老天的安排,想逆天改命,还是选择寻方好土。
回去后,师傅的话,付保肯定也忘了,当了耳旁风,继续搜刮钱财。付甲小妾其实也背负了人命,夫妻俩伤天害理,背负两条人命,近报自身,远报子孙。
预知详情,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