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
虽值新春,天气刚刚回暖,晨夕也是有几分凉爽,寻常人免不了加件衣服御寒,可一旦到了正午,骄阳就挂在头顶上方,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烤着大地,这个点就是单纯的站到太阳下也不免有几分汗意。若是长途奔袭在太阳下,那感觉就更别提了。
可是在今天正午,嵩山就迎来了一个奇怪的少年。
文弱秀气的面孔充斥着书生卷气,略显消瘦的躯体有一分薄弱感。这少年腰间左侧配着方行圆孔的白玉,另一侧配着一把古朴的宝剑,像是出游的书生,不慌不忙的走在嵩山路前的羊肠小道,步幅不大,步子也不紧,像是在散步,可几步迈出后,这少年居然走出了十几米。
诡异!
视觉和感觉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步缓缓踏出,足足有数米,这简直是传说中的缩地成寸了。这情景若是叫江湖上的绝顶高手看到也不免称赞几声——好轻功!
可那少年的脸上却写满了轻松,仔仔细细的大量也找不到一点的骄傲,仿佛那只是寻常罢了。
“今天天气还算晴朗,漫步上山的话,还可以游览一下沿途的景色风光。大饱眼福,大饱眼福!”看着眼前那层峦叠嶂的山峰高高的矗立在眼前,这少年还是不急不慢的走着,嘴里嘟囔了一句。
就是江湖中人这样赶路身上就是不出汗,身体也不免有些疲惫。再看到眼前那一座1千五百多米的高山必定会有些丧气,但那少年至始至终像是在散步,神色轻松,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嘴角不知什么时候也悄悄的裂开了一个小口。
阵阵微风飘过,若雪的白衣飘飘荡荡,为这少年增添几分飘逸,20岁左右的脸上有着一丝的期待。
不多时,千米多的羊肠小道已走到尽头,那少年也走到了少室山脚下。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华夏民族万里母亲河黄河南岸。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儒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
那贯穿了中国历史的武学圣地——少林寺就坐落在少室山!
少室山,距太室山约10千米,御寨山上连天峰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筑为少林寺。据说,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山势陡峭峻拔,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李际遇起义之即曾在此处驻兵。
少年稍微驻足了一下,就沿着少室山的小道向上走去。
一路上边走边看,各种奇形怪状的山峰和山峰上的景物奇观尽收眼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