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拉着行李箱来到李桠家里,提出想在这里借居一段时间的时候,李桠还以为她是和老公吵架了,或者是和婆家人闹翻了。王瑛告诉了她事情的原委,说自己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已经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诉状时,李桠惊讶地都合不上嘴。她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小老乡,也是自己最为贴心,一向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这么大的事情上,事前竟然没有透露一点口风。
李桠震惊之余,一边手忙脚乱地为王瑛安排住宿的地方,一边试图用语言安慰这个小姐妹。王瑛平静地说,一切都是按自己的计划进行的,她不会后悔,也不会后退半步。
婆婆一家人没有料到,平常看起来大不咧咧的王瑛,竟然有如此缜密的心思,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的可乘之机。他们咨询了律师,知道这场官司打下去,自己一方必输无疑。法院会秉承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向无过错一方倾斜的原则,将大部分的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给王瑛。无奈之下,王瑛的公公请中间人说和。王瑛也不愿意过多纠缠,在拿到一套一百八十平方住宅的产权和一千万现金补偿后,向法院撤回了诉状,并在一周前,同丈夫办理了协议离婚的手续。
“瑛子是个好姑娘,只是现在还没有从这件事情的阴影中走出来,不管见到谁,都是一付冷冰冰的样子,你不要介意。实际上她的性格很开朗,很大方,社交能力,工作能力都比我要强很多。“
”之所以推荐她作为你的合作伙伴,不仅仅是因为她现在手里有钱,主要考虑到她是本地人,从小就在山里边长大,熟悉这里的环境,比较容易同当地的官员、农民打交道。”
”王瑛现在手里有一些资金,不愿意也不可能继续为别人打工,正在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你也知道,现在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不是那麽好找的。我说了你的情况,说了你准备搞葛根全产业链开发的想法,她非常感兴趣,主动提出来想和你当面聊聊。所以,我就将她带来了。你先和她深入地谈谈,即使谈不成也没关系,权当这次是让她出来散散心。投资的事情我再找别人。你放心,愿意投资葛根项目的人多的是。”
林双玉理解李桠的良苦用心。
毕竟,有王瑛这样一个比较了解,又有信任基础的合作伙伴,可以减少许多的磨合时间。
“只要王瑛自己愿意参与葛根综合开发项目,我这里没有任何问题。虽然她是你的好朋友,可以无条件地相信你,但还是要提前把可能存在的风险向她说清楚。”
“那是当然,所有的投资都会有风险,把钱存在银行都有取不出来的可能。你放心吧,王瑛是个明白人,这个道理不会不懂。”
“可行性报告和项目的实施计划我都弄好了,今天晚上,你和王瑛好好看一下,心里先有个底,明天我们再详细地谈。有什么问题,到时候我会详细解释。”
林双玉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
“你给王瑛说清楚,我现在虽然是穷光蛋一个,但是不会让出对这个项目的控制权的。否则,我宁愿自己一个人慢慢去搞,五年也罢,十年也罢,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把这个项目搞成。”
李桠明白林双玉的心思,默默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吃过了早饭,李老汉领着树娃去种玉米了。
现在的季节种玉米已经有些晚。李老汉清明节前后种下的几亩地的玉米已经长得有半尺高了。李老汉说,老屋这里住的人多了,自己种的那些玉米肯定不够吃。反正山里的地多得是,翻一翻,撒点种子进去就行,能多种点就尽量多种一些,人吃不完,还可以养猪养鸡。
姑姑收拾完厨房,也带着大黄狗,到地里给他们帮忙去了。
院子里安静了下来。
林双玉搬了几个树墩子放到院中的石板桌旁,三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用山泉水泡的乌龙茶,一边聊了起来。乌龙茶是李桠专门给林双玉带来的。
“我和瑛子昨天花了大半夜的功夫,拜读了你写的可行性报告。特别是瑛子,比我认真多了,我都不知道她是啥时候才睡觉的。我个人觉得,你的这份报告写得很好,对葛根产业的现状和市场前景的分析很客观,你提出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思路很独特,可操作性也不错。遗憾的是你对这个项目的远期目标分析得比较模糊,对项目的规划还是比较多地停留在种植、养殖、简单加工这些方面,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束缚,目光还是短浅了些。”
李桠看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林双玉佩服李桠的判断力,她总是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一针见血。
“你说的不错,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相关的信息和技术还不太了解,所以不敢往深处、往远处去想。比如说葛根黄酮,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主要的市场在哪里,提取的技术和工艺是否成熟,难度大不大,生产过程会不会造成污染,设备的投资是多少。这些问题我都不太清楚,只是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说是葛根可以用来提取葛根黄酮,而且葛根黄酮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也很高。凭这些简单的介绍,我没有办法把它写到可行性报告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