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儒一行人来到“葛苑”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
林双玉和王瑛在门口迎候着,李桠站在他们的身后。
看到李桠也在这里,张丁儒流露出诧异的神情。
李桠一边热情地同对方握手,一边笑着说:
“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我吧。前两天王总打电话,说你要去山里视察他们公司,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新闻线索,昨天就来了,专门在这里等着采访你。”
张丁儒擦着脸上的汗水,爽朗地笑着:“难得,真是难得啊,不愧是李首席,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几十里山路连我们这些男人们都费劲,你看看我们,那个不是气喘如牛。”
林双玉谦恭地同陪张丁儒一块来的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握手,嘴里不停地说着:“辛苦了!“”谢谢!”
秘书算是熟人,在旁边一一地介绍陪同领导来的几个人,这是财政局的李局,这是交通局的马局,这是农业局的刘局,这是县委办的王主任。
陪同老大视察的都是各部门的一把手,副职们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张丁儒望着眼前这个颇有特色的院子,打量着栅栏门两旁悬挂着的精致的木质铭牌,还有院子里边那几栋白墙红瓦,色彩明亮的建筑,饶有兴致地说:
“想不到人迹罕至的大山里,还有这样一道风景。”
王瑛和林双玉把大家请进了院子。
常欣欣准备了几个盛着清澈泉水的洗面盆,盆里放着崭新的毛巾。
王瑛殷勤地说:“天气太热了,请领导们先洗把脸,擦擦汗,喝点茶,休息一下。”
张丁儒四顾着看着院子里一大片翠绿如茵的草坪,草坪上栽种着的姿态万千的小老树,还有随意摆放着的那些大小不一的山石,感慨地说:
“你们这几个年轻人不简单啊,格调不低。陶渊明描绘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就是你们这种生活吧吧!我退休后,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小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心满意足了,这辈子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同来的几个人除秘书外,年龄都比张丁儒要大,他们啥时候受过这样的罪,酷热的天气,漫长的陡峭山路,一个个早就累成了马,恨不得立刻躺到草坪上去,舒展一下自己的胳膊腿,连恭维老大才情的力气都没有了。
财政的李局最惨,已经整五十五岁了,本来张丁儒说他年龄大,吃不消几十里山路,让他派一个副职陪自己下乡。李局怎么舍得同老大亲密接触的机会,说自己的身体没问题,坚持亲自陪着来了。
张丁儒接过常欣欣递过来的毛巾,有些不可思议地盯着眼前这个满脸笑容的小姑娘:“你是公司的员工吗,叫什么名字?”
“领导好,我是公司的会计,叫常欣欣。”
“今年多大了,家在哪?”
“今年二十一了,家在县城,父母是县中的老师。”
“年龄这么小?你是自愿来的吗,能适应山里边的生活吗?”
“我在大学学的是财会专业,毕业后在派出所当协警,听说葛王公司招聘会计,就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跑到山里来了。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刚来时好多啦,有电,能看电视,手机也有信号,住的也是刚盖的新房。”
“喜欢这个工作吗,后悔自己的选择吗?”
“我为自己的工作自豪,怎么会后悔呢。看着可爱的小羊一天天长大,看着自己培育的葛苗冒出了新叶,看着一片片荒地在我们的手里开垦出来,我觉得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过得踏实。”
张丁儒指着常欣欣对同行的几个人说:
“听到了吧,这个小姑娘说的多好啊。咱们自己的孩子和她的年龄差不多吧,能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事来吗?”
张丁儒对林双玉和王瑛说:“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员工感到骄傲,他们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要好好地爱护他们。”
两人不断点头称是。
林双玉说:“领导们赶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应该早就饿了,是不是先简单吃点饭休息一会,然后我再向大家汇报。”
张丁儒说:“我看可以,先吃饭吧,尽量简单一些,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吃完饭就不休息了,你带着我们到处看一看。”
“山里条件不好,吃的东西都要靠人力从外边背进来,想搞得丰盛些也没那个条件。”
王瑛指挥着欣欣和厨师,把早就准备好的菜肴端到院子的大石头上。除了一盆清炖乌龟,一盘干炸小鲫鱼外,其他的都是新鲜的野菜。王瑛说,乌龟和小鱼都是从河里现捞的,张丁儒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主食是手擀面,一伙人就着新鲜的野蒜、野葱,吃得很畅快。
张丁儒吃了一大碗捞面,觉得意犹未尽,让常欣欣给自己再来一碗。
放下饭碗,张丁儒对林双玉说,就不听汇报了,你抓紧时间带着我们看看公司的情况,一边看,一边简单地介绍一下。
林双玉和王瑛陪着张丁儒一行人,看了公司已经初具规模的生活区,看了整洁明亮的职工宿舍和设施齐全的食堂餐厅,了解了运行中的光伏发电站的情况,视察了栽满了葛根种苗的苗圃,扦插的那些种苗已经绽出了嫩黄的叶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一行人在羊圈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林双玉详细介绍了这些纯种的波尔山羊的情况和公司的繁育计划。
葛根种植基地的距离比较远,也比较分散,考虑到领导们的体力和时间,林双玉只是把大家带到了最近的一块正在开垦的田地里,站在地头,简单地介绍了整个开垦工程的概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