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袁绍进入信都城,田丰硬拉着沮授第一次去拜见袁绍的时候没见着,本想着第二日再去,没想到第二日刘越来到信都城外,而袁绍由于这事当时就没顾上其他事情了,也就在那一日住在田丰府上的沮授留下书信走了,连田丰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其实当日沮授跟田丰不一样,田丰心中认定袁绍是明主,只要追随他,就能一展心中所长,所以积极地向袁绍介绍自己。沮授却认为袁绍有成霸之资,却无建业之胸怀,早在十九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沮授就和田丰一样注意天下各路诸侯了,能入二人眼中的也就那么几人,而刘越先前就招揽过沮授,虽然没有成功,不过沮授却是记住刘越了,之后对刘越的消息也多加留意。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的一系列动作,只要是有识之士,都可以看出此人重名望,干大事而惜身,这种人只能成一时之也,反观诸侯之中有二人沮授就比较看好,那就是刘越和曹操,虽然刘越是不是沮授心目中那种明主还不一定,至少沮授认为他比袁绍有容忍气量。
沮授从信都出来之后,就一直跟着刘越,后来看到袁绍追击刘越,就知道自己的好友肯定是投了袁绍,追击的建议肯定也是他提出来的,看到刘越和袁绍一直僵持在这,沮授对于袁绍是越来越失望,若是袁绍追击刘越成功,那更好,现在追击不成反而僵持在这,稍微有点理智的君主,都应该马上退兵,因为这样僵持下去对刘越不利,对袁绍也不利,毕竟袁绍在冀州的根基还不稳,若是离开信都太久,肯定会出问题。沮授可不相信自己的好友既然在袁绍军中了,就没有谏言袁绍退兵,肯定是袁绍顾及自己的面子。
这次沮授来刘越军中,也是存了追随刘越的想法,毕竟观察了刘越这么久,虽然刘越还没那种安定天下的实力,却是有胸怀天下的雄心。而且沮授也有一种内心深处的想法,虽然沮授和田丰是好友,也说过两人若是有机会要同时辅佐明主,不过也未尝没有较量的心思在里面,现在田丰投了袁绍,认定袁绍是明主,我沮授就要投靠刘越,帮助刘越战胜袁绍,看看谁的主公才是真正的明主。
“先生来我此,越真是高兴万分,快请坐!”刘越一见到沮授就很高兴。
“授正好经过此处,听闻使君驻扎在此,本与使君有旧,所以就来此见见使君。”
鬼话,刘越对于沮授的话很是不屑,谁会在两军打仗的地带路过,而且还是孤身一人,文人就这毛病,不肯放下自己的面子,不过刘越还是喜欢,谁叫这人是沮授呢,要面子老子也给他台阶下,只要能来相投,什么都没问题。
“先生来得正好,我军中正好缺一从事,希望先生能屈就,越真心希望先生能来相助。”
“使君两次诚意相邀,授若是再推迟就过意不去了,沮授参见主公!”
“哈哈哈哈,公则不要多礼,能得公则相助,是越的荣幸!”刘越赶紧从大案上下来扶起沮授,心中十分激动,总算有一位顶级谋士来相助老子了。
接着刘越把帐中的诸人介绍给沮授认识,周瑜等几人沮授也是见过的,之后众人坐定以后,沮授马上就进入自己的角色。
“主公,不知现在情况怎么样?”虽然沮授作为旁观者看了几日,不过有些具体的事情还是需要问清楚,才能替刘越出谋划策,谋士就是利用一切资源来分析出事实再提出具体的建议。
“公则,实话与你说吧,我军现在情况不是很好,虽然我军避免了与袁绍正面交战,不过这样一直僵持下去,我军粮草就不是很充足了,再加上本来兵力就少,造成军心不怎么稳定。”
刘越也是很苦恼,本来以为袁绍追击一下就退了,没想到袁绍这么不识相,一直僵持着,莫非看出刘越坚持不了多久,是想拖死自己。要是刘越知道是自己害得袁绍丢了面子,袁绍不甘心所以才一直不肯退兵的话,打死也不去偷袭袁绍军营了。
“主公刚刚与诸位商议得怎么样?”
“刚刚我与公瑾伯宁还有翼德子雄等商议与袁绍暂时休兵退回魏郡,以免袁绍继续追击,我准备派伯宁出使袁营,我看袁绍也是不怎么想打下去了,毕竟我们也只是一时之争,等到我回魏郡之后喘过来,再来与袁绍决一雌雄。”
“主公之意就是退兵?”沮授眉头深锁的朝刘越问道。
“嗯,我正是此意!”
怕沮授不清楚现在大军的状况,而且退兵是最后的选择,所以周瑜又说了些大军的情况,“我军现在粮草开始不足,而且兵力也不多,靠着地利才能很袁绍僵持在此,这样非长远之计。”
“主公若是现在和袁绍休兵,那在冀州将无主公立足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