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人送杨彪回驿馆休息以后,刘越才有机会跟蔡邕说话。
“岳父大人,若是你早些日子过来,也可以为琰儿主持婚礼。”
蔡邕也是很愧疚,蔡琰自小就失去母亲,所以蔡邕对自己女儿很好,这时丧妻再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开始的时候一直有媒人想要给蔡邕说媒,只是蔡邕顾及女儿的感受,所以都是推脱了,不想让女儿有压力。蔡琰从小也很懂事,一直很乖巧,而且对于蔡邕教授的诗词歌赋都很有天赋,可以说是遗传了蔡邕的好脑子。
只是自己女儿成亲,自己这个父亲却不在身边,这可是很愧疚的一件事情,女子出嫁,若无父母在堂,那在婆家也是底气不足的,一旦受到婆家责难,就算以后娘家有人来讨说法,婆家的人也可以以女儿成亲之日父母都不在为由反驳,现在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他家妇,你也无权管那么多。不过蔡邕看到刘越对自己这么有礼,在加上蔡邕和刘越老爹相识已久,知道刘信的为人如何,心中才稍安,至少现在看来女儿在刘家过得应该还可以。
“琰儿,她过得可好?”
知道老头心中又些愧疚,刘越也是无奈,这些个忠臣,都是先国后家,一切以朝廷以天子为重,自己的家事可以先放一边,在刘越看来这比较扯淡,但是这也是古人比较让人敬重之处,“岳父大人,琰儿可是对你想念的紧,若是知道你来了,一定会欢喜的,刚刚我已经派人告知于她了,想来现在她一定在望眼欲穿的等候你了。”
听到刘越这么说,蔡邕脸上才露出些笑容,老头心中还是很欣慰的,自己的女儿还是很孝顺的,“那你领我去,我也许久未见琰儿了,当日在洛阳也生怕她出事。”
刘越派人来告知蔡琰说自己的父亲来到邺城,蔡琰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还以为刘越想寻她开心,可是来人很认真的说确实是蔡邕来了,蔡琰一下子不说话了,半响坐凳子上发愣,搞得丫鬟以为蔡琰身体不舒服了;没想到刚要出言试探一下,蔡琰就“啊”的惊叫一声,马上想去找蔡邕,还好从小的教育让蔡琰知道礼节很重要,所以就算十分想念蔡邕,也是走路,不过是速度比起平常走路来快上一些。丫鬟可没这么多顾虑,马上从后面小跑追上蔡琰,说来人已经说过了,蔡老大人现在正在和老大人、大人一起,去了也不方便,还是等等看,大人一定会带蔡老大人过来。
蔡琰知道自己已经是刘家妇了,若是让自己的公公看到自己这么不守礼仪,那可不好,尤其是在自己的父亲面前那就更不好了,一旦让自己的父亲面子上难堪,那还不让人以为蔡琰家教不好,这让一向被认为是诗书礼仪人家的蔡邕不是羞愧难当。所以蔡琰也就按下心来,耐心的等候,期望蔡邕能早些过来。
不过蔡琰虽然回了房内,心中也还是很着急,所以不时的派丫鬟去打探前方是否谈完出来了,还不是来到房门口张望。
“来了来了来了,夫人,大人来了,身后还跟着老大人。”
蔡琰马上快步走到门口张望,直到刘越出现,身后的蔡邕的身形出现,蔡琰心中才心安,果然是自己的父亲,心头一暖,两双美目就开始起雾了。
刘越和蔡邕朝蔡琰这边过来的时候,早就看到那丫鬟了,刘越也不以为意,毕竟女儿家的心思,着急也是很正常的。刘越不以为意,可蔡邕就不一样,看到那丫鬟见到自己二人过去,马上就转身跑,蔡邕就知道是自己女儿让来瞧着的了,心中有些尴尬,若是女儿这样被刘越认为不遵礼仪那可就失礼了,不过看到前面刘越面上没有异色,也稍微放下心来。
“爹爹”,蔡琰看到蔡邕,颤声的叫了句,眼泪就直直的下来了。
“好了琰儿,岳父大人这不是来了嘛,怎么让他老人家站在外面,还不请他进去。”
知道自己父亲重礼节,所以蔡琰马上小心的擦拭了下脸上的泪花,“爹爹、大哥,快进来。”
入座以后,丫鬟奉上茶,“昭姬,看到你我也就放心了。”
“爹爹,女儿不在你身边侍奉,让你担心了。”
“哎,当日幸好你没有随我去长安,这样我在长安也可以放心许多。”蔡邕可是很清楚长安现在有多么混乱,那些董卓部下,强抢民女那是很平常的,街上发现稍有姿色都被掳走,现在百姓都不敢让自己的女儿上街,可是后来那群人竟然公开直闯民宅抢人,有些官员家中也不能幸免,蔡邕可是无官职在身之人,若是蔡琰在长安,说不得会出什么事情呢。
“呵呵,岳父大人,琰儿,你们二人许久未见,定有许多贴心的话要讲,我还有些事情,就不留下了。”刘越很识相的离开,自己可不能影响父女二人的久别重逢。
“叔义有事,只管去便是了。”蔡邕也很大方,见到女儿确实有些话又讲,尤其是没主持女儿的婚礼,现在要跟她讲讲为人媳妇、为人妻子、将来还要为人母亲的要求,这是女方出嫁之时父母的叮嘱,只是现在才好好于蔡琰唠叨。
“岳父与琰儿好好聚聚,晚上我设宴邀请使节,再与岳父大人痛饮一番,呵呵呵呵。”
刘越走后,蔡琰就和蔡邕聊起了当日的一些事情,把自己当日到现在的经过都讲与蔡邕听,父女二人想说多久就让他们说多久,刘越出来以后,马上就朝自己老爹那里去,他想听听自己老爹对现在朝廷的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