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岛走了一圈的杨德来到复州,政务院内。
“殿下。”各个部长见到难得过来的杨德就都过来抱拳行礼。
“免礼,免礼,各位好,辛苦各位了。”各地不错的态势使杨德很高兴。
“殿下辛苦,臣等不辛苦,不辛苦。”部长们连忙说道。
“呵呵,现在各地百姓都很感谢大家呀,今年他们的收成都不错,可以过个好年了,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杨德继续笑着说。
“这都是殿下的功劳,是殿下的英明,臣等不敢据功。”部长们也很开心,他们内心还是得意的。
“好,好,那大家先忙吧,王相、阎卿留下,我们有点事要商量。”杨德不得不打断相互吹捧的行为。
“我们要考虑自己制币的事情了。”等其他部长们一一告辞走后,杨德收起笑容说道。
“自己制币?”王蒙惊讶了下。
现在周边只有宋国是大量制钱的,辽国都不多。其他小国基本上是在使用宋钱。
“对,宋国的钱币本身就非常杂乱,它还不允许外流,我们今后可能会闹钱荒,另外我们更不能使用其他国家的会子、交子。
还有随着我们贸易的不断扩大,今后也不仅仅是运回物资,可能会直接拿回大量的金、银,弄不好也会造成我们自己物价出现紊乱。”
这并不是杨德瞎担心,王室的几个商会就从日本、东南亚一带赚回了很多金银。现在因接收难民而又买了很多物资,消耗了部分,但还有不少进了杨德的库房。以后随着从事贸易的人越来越多,把和铜钱一样使用的金银直接拿回来,就有可能会使自己的物价紊乱。
“啊,可我们就是自己制币,可金银还在回来呀?”王蒙不懂了。
“我们不仅是制铜币,还要制银币和金币。今后市面上也只能使用制币,金银不能直接使用,这样一来,只要我们控制好制币量,就能稳定市场。”
“哦,这样倒是可以控制物价了。”王蒙理解了,把金银也象铜一样制币后,金银就成了货物,而不是货币。
像宋国之所以没有金、银币,一个是现在本身金银不是太多,且大部分被收藏;另外也是本身经济总量巨大,金银能引起的波动不会太大。最终使金银只是在其中扮演
“支票”的作用而不是普通老百姓用的钱币。
不过现在杨德要制金、银币也是想要走在前头,把这个制币权握在自己手中。
制币是很赚钱的,能发行纸钞则更是一本万利。杨德也考虑过印钞,但现在的纸张技术和印刷技术并不能使自己满意,而且这东西也不利于在外国广泛的流通。最后杨德还是采用了直接压制金币和银币的做法。
杨德自从立国开始就一直把制钱币的事放在心上,虽然现实的情况使他放弃了纸钞,但金属钱币的制币方法一直在他的工坊中做着研制。
宋国各地制币使用的都是翻砂铸造法,这种方法效率低,质量也不太保证。
杨德要用的是压制法,并且也不是此时西方正用的手工锤压法,而是以水力为驱动的机压法,现在这种机械制币法已经成功,并做出了一些样币。
其中的银币就仿制了后世的袁大头,重七钱二分以银89、铜11的比例做成,用手指拈着中心,朝边上猛吹气还可嗡嗡响。
“我们现在需要商定的是制币权给谁,制币税定多少。”杨德继续说。
王蒙看了下不动声色的阎明阎先生。就说:“这个还是殿下你定吧。”
不过王蒙也确实没太大的主意,他虽知道制币是有利润的,但没接触过的他也不知道有多少。而不能直接经营产业的政府也肯定拿不到制币权的。
“我的意见是制币的工作先交给王室杨氏银号,政府根据经济状况确定制币总量并征收百分之十的制币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