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的杨氏银号除了给政府建设贷款外也给百姓提供小额的贷款,利息是年息一成,不要抵押。但有规定每次不超过五百贯,每户不超过三次。自推出以来虽也有没成功的例子,但确实帮助很多人发起了家。
另外,杨德还暗中组建了华银和汇银两个银号,这两个是正常的存、贷银号,在华盟及各国港口有分号。存钱有一成年利可拿,贷则视时间要付两成年利以上的利息并还要抵押担保。
杨德的目的一个是盘活人们手中的钱,也可通过在各地通存通兑来方便人们。如果商人发现商机则可以抵押一批货的最终收款权来贷款再进一批货,就是可以用一贯钱做两贯钱的生意。
有了这两个银号,各地做生意的商人确实方便得多。但人总不会满足,杨氏银号的低息加上王室等同于国家的概念,使人们现在就想来挖墙角,于是就有人怂恿贾世庆来要求杨氏银号放开限制。
杨德一直没有在国民教育中太强调无私奉献,这不现实,一时可以、一世则比登天还难。所以他只强调了自强不屈、开拓创新的精神。
人心之私真的是天性,杨德也早有准备,不过想不到这么快就能遇上,所以现在杨德不好对这种表面贪便宜实质想挖墙角的行为评说什么,就哭笑不得地回到了旅顺。
而回来后,一个新的消息又使他哭笑不得。宋国也公开了三位公主嫁给杨德的事实。
应该说辽国的作法很有迷惑性,至少宋廷内绝大部分人是相信辽和华盟已结亲。
辽国可是给宋国正式国书的,虽然华盟的使者也来作了否认,但面对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他们反而在怀疑华盟否认的用意,怀疑华盟是不是别有用心。
宋国可以拈着鼻子认下小国在两面称藩的情况,就如高丽和西域的一些国家。但华盟一旦真的和辽结亲,那性质就不同了,华盟就会是另一个西夏。
因此,宋国朝堂上就发出了对华盟很不和谐的声音,特别是那些没捞到好处的人。
“陛下,臣建议马上阻止华盟国商人进入内地,万一他们是为辽查探虚实而来就不好了。”一个老成点的大臣对宋徽宗赵佶说。
“陛下,臣建议阻止华盟的奇淫技巧之物进入我宋国。”这位则更狠。
原来对华盟友好的以蔡京为首的几人,却也是陷入了两难。他们都在华盟身上获得了大量好处,但他们同时也是伐辽、取回燕云之地的强力支持者。
华盟有利,伐辽却有功,因此他们一时有点不好取舍,就干脆先不开口。但他们的不开口实际上已是偏向伐辽,要抛弃华盟了。
坐在上面的赵佶也在犯难,朝堂内对华盟不利的言论已是大占上风,而且他自己也是伐辽的支持者。可他却不能马上顺应做决定,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女儿可是华盟的正妃,而且是三位。
“这华盟两边称藩不算,怎么还要两边和亲?这里惩罚了华盟,会不会影响到嘉福她们?”赵佶在呆呆的想,但也有点恼怒,怎么能娶了自己女儿后再去娶辽国公主?
“陛下,嘉王不是还在华盟吗?还是等他回来确认后再下定论吧。”最后还是主张维持和辽关系的巨头郑居中出言帮了下华盟。他的话还是有份量的,而且也算合情合理。
“好吧,这事就等嘉王回来后再议吧。”最后心有不定在担心自己女儿会不会被欺负的赵佶暂时搁置了关于华盟的议题。
赵楷倒是及时回到了宋国,可他的一番解释并没有使赵佶马上消除疑虑,这辽国也太儿戏了点。应该说所有不了解天祚帝耶律延禧性格的人确实是不太会相信。
玩丢了诺大辽国的天祚帝就是个易幻想、易冲动也易颓丧、自大、天真、好面子的人。可现在除了辽国内部的少数人和阿骨打看出了一点,其他人是不了解的。
“你妹妹嘉福怎么说?”将信将疑的赵佶还要确认一下。
“嘉妹她说华盟确实拒绝了辽帝的册封和和亲,而且杨崇华对嘉福她们不错,嘉妹已掌管起了他们杨家的总帐。”赵楷说道。
“哦”赵佶有点放心的应了下,随即又说:“可这事不太好和朝臣们解释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