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杨德回到辽东旅顺的时候,时间已是黄帝历3819年的九月初。照例,各地地方政府又在开始组织庆国庆活动。
在一些体制成熟的地方,进入九月份后,老百姓的精神就开始亢奋起来。先是系列的国庆活动,然后是充满喜悦的秋收;等这些忙开,就是地方议员的增补推选及议案的征集活动;最后,在一年一度的议会对地方政府年度施政报告评审时,人们在主官被责问成狼狈样中达到高潮。
在不知不觉中,走个路都要清道的父母官现在只能在议员的兴奋质询中抹冷汗。官越来越难当,若没有真实的政务本事,还真无法做官,那些只会吟诗作词的纯文人已对官场望而怯步了。特别是在那些接受新教育的新一代开始进入社会后,人们从懵懂、混乱逐渐变得清晰、理性起来,最让官员难受的是那些年轻人越来越尖刻。
不过搭载着华盟的迅猛发展,绝大部分官员还是被认可的,最终也会得到议员的热烈掌声。而且经过人们的热议,下一年度的施政方向也会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说,只要做熟了倒也不是非常难做。
而且让官员们放心的是,这种质询是有序的,议员们为了自己的代表形象也不会无理取闹,就算官员有失误,人们也并不会因此而喊打喊杀进行人身攻击。哪怕是真有私利的情况,那也是有司法部门来处理。
政务院那些高官起初担心的百姓愚昧瞎搞的事情并没有出现,毕竟无厘头的事情也只能私下里搞搞,在大厅广众之下很难抬上台面。
而且一次两次之后,百姓们也慢慢理解了新政的好处,也越来越关心起这种影响自己生活的政治活动。任何事情都经不起大众的琢磨,当关心、参与的人越多,相应的事情也会朝符合大众利益的方向发展。
秋收之后,人们在享受收获的同时,也很乐意来关心政府对上年度工作的检讨得失和对下年度工作的规划展望。在这娱乐活动不多的年代,这种政治活动很容易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尤其像今年又是一个大选年,议员、主官又到了四年一任的大选期,政务院首相(总理,因人们还是习惯称作内阁为相,现在改为首相)更是到了八年必须更换的年限。因此一些人早早就开始了自我宣传,各种各样的政治理念,施政纲领等等在八月份就已出现在一些刊物、各地公告栏等上面。
而在大街小巷的酒肆茶馆内,人们的话题都是某某提出要怎么怎么,或者在讨论某某的纲领是不是在放空炮等等,一些见过世面的人还在热烈的讨论和猜测政务院首相的人选及内阁可能的变动。
那些穿着布衣、喝着大碗粗茶的底层百姓不去谈论家长里短,却在对政务高谈阔论。以至于一些经商过来的外国人惊惧万分,回去后曰“华盟满街皆士子!”
事实上自从百姓能主动关心起政务后,这些事情已用不着杨德来关注了,只要总的纲领和政治气氛不走调,任何不利于民生发展的事情都会被民众发现和纠正。就是王蒙这个政务院总理的到期换选之事杨德也没去发声干涉,任由一些自认够格的人去角逐。
杨德到家后,除了参加国庆活动外就宅在了家里。从战事开始到现在,杨德离家已快两年,家里的娇妻们早就等得快荒了。
何况杨德的子息并不多,到目前为止是二子二女。分别是小翠的儿子杨国庆、安福的儿子杨国兴、嘉福的女儿杨丽、夏馨的女儿杨慧。因此杨德的二娘董氏就严令杨德必须再弄几个大肚皮后才能再出去。
对于造人杨德倒很乐意,而且为了众妻之间不偏驳,杨德制订了一个各女的生理周期表,对照着时间表来严格执行科学造人法。
不过这些都只是杨德和众妻的一种生活娱乐调剂,杨德的这些妻子并不是整天无所是事的来等着杨德去临幸,她们大多都有一些事情可干,而杨德宅在脂粉堆里的同时也在通过她们了解一些国内的民生动态。
无孔不入的扬家财团生意遍布了每一个角落,明面的暗中的、自知和不自知的,各地大大小小的掌柜和主事都是观察社会的一只只眼睛,而他们得来的信息最后都会汇总到杨德的老婆嘉福、安福、王莹这边来。
生意好不好做,好做是什么原因,不好做又是什么原因;政府政策有什么障碍,或有什么漏洞,商务活动中的是是非非等等情况每个掌柜和主事都会每月具体如实汇报给“东家”。而这些情况很多都是在官面上所无法了解到的社会实际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