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谢谢老朋友们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黄帝历3819年的十二月一日,外面是寒风凛冽一幅冰天雪地的景象,可在议会大会堂内却是热气腾腾一幅喜气洋洋的样子。
因为今天是上、下届政府班子的交接日。
而且在今天新一届政府的就职仪式前,还有一个很热闹的活动,就是对上届政府的功过作个总结和授奖的活动。
杨德打破了官员的终身制,但对正常离任的首相却也要有个交代,不能让他们产生一种灰溜溜被赶下来的感觉。
于是在设置上就有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对上任首相有个公正总结,然后根据功过得失给予一定的荣誉奖励。
明面上这是对满期离任内阁的一种肯定,是对他们功劳苦劳的一种安慰,实际上却也是对继任者的一种鞭策,估计没人希望自己在离任时被批评一顿(杨德很邪恶)。
当然,在这个很重人情和面子的国度中,避重就轻、挑好话说的可能还是最大,毕竟人都已离任了,除非是在在任时搞得天怒人怨。
王蒙作为第一任开国首相,在任期间华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应该说怎么赞扬都不为过。反正是大家热热闹闹很是说了一些好话,热捧一个离任的首相在此时是不会有阿谀奉承的嫌疑。
当然,那些议员等代表们在盛赞王蒙的同时还不忘“功高震主”的避嫌,夸王蒙的同时也突出了一下国王的伟大和英明及慧眼识人等等,很是间接的拍了一下杨德的马屁。
最后当然是杨德上场做一个最终的评判,而这个评判也将作为最终定论,被记录在王蒙的历史记载里面,流传于世。这可是文人们的终极理想。
不仅如此,这个定论还将和王蒙的画像一起被置放在政务院大堂内,以后每任首相也都将有这个待遇。当然,香火是没有的,这只是一种历史纪念。
但正因为画像旁还要有评定,这可能会使以后的想做首相的人既向往又纠结。传统上都是盖棺定论,人都死了,被怎么评论也无所谓。可这边是卸任就定论,人还活着呢,不用说差评,就是一个平淡的结论也能使人抬不起头来,这怎么能使人不纠结?(杨德一如既往的邪恶)
而王蒙就赶上了好时代,至少那个建国、奠基者的标签就可以骄傲的立在以后的首相画像里面。
接下来就是议长代表最高议会授予王蒙文官中的最高荣誉奖,即一级方鼎奖,一枚金光闪闪的刻有古方鼎图案的金质奖章被挂在了王蒙胸前。
奖章系统开始是只在军队内存在,金、银、铜、铁四级,图案是火焰上面一把戈和一面盾,称为戈盾奖。但现在各行个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有很多反面需要鼓励人们去进行突破,因此杨德就在这个时候顺势推出了涵盖各个方面的奖章系统,其中就包含了文官的方鼎奖。
方鼎,这个古代煮食吃的东西被赋予了很多含义,既代表了民生又代表了国家,因此杨德拿来作为政府官员的奖章图案。这个奖项既有治理国家的含义,又有国家柱石的意思。
有一点特别的是,不同于武官及其他人员文官只有在退休时才有可能获得勋章,而军人或其他领域的人却可以在一次战役或一次事件中就可获得奖章,如社会人员一个重大发明或其他突出成就马上就可以获得奖章。
其实这是杨德为了防止官员们自己制造立功受奖的机会,避免官员们在“预防”和“救急”之间迷失了方向。另外也可以防止百姓们被官员的受奖标签所迷惑。
当然,也正因为文官只有在退休时才有机会获得一枚奖章,这枚奖章的含金量也就更加有份量,王蒙能获得一级方鼎奖也算是功成名就。
而接下来更令人们激动的是杨德终于借奖励王蒙的机会推出了爵位制度。
在传统上封侯和拜相是并列的,是精英们的最高追求。华盟在爵位上的缺失一直是官员们内心的遗憾。
并且华盟的官制决定了会有大量的官员过早的退休。现在还好,国家在不断扩展,从政的人还有点供不应求,但一旦国家稳定下来,从政的人员越来越多的时候,竞争难免激烈,有些人可能干得很好也会被刷下来。
而官员下来后若没有其它的社会地位,就不免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形,无疑,在官本位的传统中这是一种很苦涩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还早已植入在文化中,只要看那些表达官场失意的名作比比皆是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返回顶部↑